第十章 見李治芳心暗許,透入命運的第一縷光芒(第6/11頁)

李世民卻雙目炯然直視著李靖:“老將軍南平吳越,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東有高麗未服,公意如何?”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他看來遠征高麗若非李靖這樣的軍神出馬,難收全功,故而語帶懇切,希望李靖答應統兵。

李靖微微一笑:“臣往者憑借天威,略效軍戎,如今殘年朽骨,恐不能再建奇功。但陛下乃蒼生之主,若有差遣臣不能辭,何敢念此殘生?”老將軍雖未拒絕,但還是明確告訴李世民——我一把年紀,有命去沒命回啦!

李世民聞聽此言亦覺淒慘,又見李靖須發如雪、皺紋堆累,英雄老矣無可奈何,嘆息道:“將軍所言甚是,朕所慮不周。”

“臣乃過氣之老朽,該當現今名將建功立業。”

李世民點點頭,掃視在場眾人,森然道:“以朕觀之,當今名將者,唯李世勣、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勣鎮並州十六載,數敗突厥,堪稱國之長城;道宗乃我李氏雄傑,沉毅果敢,此二人皆統帥之才,縱不能大勝,亦無大敗。萬徹勇冠三軍,剽悍難擋敢於冒險,非大勝則大敗。”

李世民本身便是一代名將,得其贊為名將,實是莫大榮光。三人皆在座,聞聽此言連忙起身抱拳:“願從征伐。”

“好!”李世民拍案大喜,“朕有三大名將,何愁高麗不滅?”又對執失思力道,“遠征遼東,許防背後之患,朕命你鎮並夏州,以防薛延陀入侵。”

“是。”執失思力即刻領命——大唐軍中也多胡將,執失思力本突厥酋長、契苾何力出自鐵勒,他們都是崇拜“天可汗”的英武投身天朝,諳於西北地利民情,久鎮邊關。

一樁大事落定,李世民心中暢快,便與眾將再飲。正酒酣之際,竟有個宦官不經通稟奔進殿來,眾將皆是一愣。李世民識得,此人是他派往東宮服侍李治的宦官王伏勝,見其風風火火跑來,不免關切:“何事如此匆忙?”

王伏勝跑得滿面通紅,卻甚是喜悅,噗通跪倒:“奴才向陛下道喜!東宮侍妾劉氏生了!”

李世民一躍而起:“是男是女?”

“是個郎君,陛下添一皇孫呐!”

“哈哈哈,朕有孫兒啦!”李世民興奮得對天狂呼,也不顧眾將在場,竟手舞足蹈起來——其實他孫兒已經不少了,但這個孩子卻是太子李治所誕,嫡系正脈,大唐社稷有後。

“恭賀陛下!”李靖舉杯高呼,“願陛下子孫繁茂,願我大唐江山永固!”眾將齊聲附和,聲如雷震。

這真是個值得狂歡的日子,李世民手持玉杯,唱著跳著狂飲著;眾將也紛紛起身,與皇帝共舞,歡笑湮沒了樂曲;這會兒早沒了君臣之禮,這群粗壯的漢子抱著膀子、摟著腰,縱情歡呼著。珠簾之後的眾才人見此情景無不覺得好笑,連宦官們也笑彎了腰。

唯獨媚娘笑不出來,不知為什麽,當她聽說“那人”有了個孩子,心情竟莫名其妙糟糕起來,又見李世民與眾將嬉鬧牛飲,越發覺得煩躁——天子名將不過如是,喝起酒來與文水的農夫沒什麽兩樣,一群粗陋醜惡的老男人!

這場酒宴一直喝到日落西山明月高升,李世民醉了,大家也都醉了,散席時將軍們幾乎都是被宦官攙扶出去的。李世民兀自倚在禦案邊,美滋滋地笑著;陳玄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攙不起。這豈不正是獻媚取寵的好機會?才人們也不管清點酒器了,一擁而上,搶著攙扶皇上,有的幹脆趁機紮到他懷裏;只媚娘心裏還在煩那件事,在一旁呆呆望著。

哪知正燕語邀寵之際,徐惠款款走上殿來:“諸位姐姐做什麽?聖上酒醉,該好好休息才是。”

眾才人暗罵這小狐媚子專壞好事,可畢竟人家是婕妤,身份高得多,又正受寵不能得罪,只得悻悻散開。

徐惠上前架住李世民臂膀,對陳玄運道:“皇上醉得厲害行走不便,再者外面風涼,倘若染病可不是鬧著玩的,我看今夜不必回立政殿了,且在這後殿歇息一晚。”

陳玄運連連點頭:“還是徐婕妤慧敏心細。”忙派小宦官去收拾後殿,又吩咐人準備醒酒之物。

有兩個小宦官要過來幫忙攙扶,卻被徐惠一把推開:“粗手粗腳的,別來添亂了。”便獨自架著沉醉的皇帝往後殿蹭,走了幾步實在艱難,便不經意般望了一眼呆立在旁的媚娘,“媚兒姐姐,來幫把手好嗎?”媚娘一怔,隨即明白徐惠用意,趕緊拋開那點兒心事,跑去架起李世民另一只胳膊,雙雙攙他轉入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