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鳳閣清鳴 第七節(第4/6頁)

“若依子明所說,那麽於百姓便,但是於官府卻不便。如此征稅,免稅錢豈碼要減少三成到五成,到時候連募役的錢都出不起。而且官府很多事情,行募役法,良民不願意做,頑劣之輩則借此把官家的財產賣掉,然後逃之夭夭。”司馬光果然是精明之人。

石越沉默了一會,注視著司馬光,徐徐說道:“我不準備行募役法。”

“啊?!”司馬光匪夷所思的望著石越,吃驚得嘴都合不攏。

石越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司馬光吃驚的樣子,繼續說道:“本朝弊政,以役法最為害民。多少百姓因此家破人亡——不僅免役法害民,差役法一樣害民。要徹底革除這一弊政,非要有一大變局不可!”

“但是百姓服役,是天經地義的呀。自古以來便是如此。”

“沒什麽天經地義的。本朝徭役多重,相公豈能不知?若能便百姓,利國家,才是天經地義。如果有一位君主,願意節儉開銷,讓百姓免服徭役,難道相公認為這是不應該嗎?”

“那自是了不起的仁政。不過事情總要可行才好。”司馬光捋須道。

“必定可行。”石越的眼中露出熱切的光芒,“但是會損害到下層胥吏的利益,也許會讓他們‘怨聲載道’!”

司馬光不屑的說道:“不必理會他們。子明,且說說你的辦法。”

石越微微額首,道:“本朝養了百萬之兵,禁軍要打仗,不得不養。教閱廂軍是禁軍的補充,也未嘗無用。但是那些不教閱廂軍,又有何用?這些軍隊,成為了各級官員役使的奴仆,或者幹脆是虛占名額,被人吃空餉,空耗國庫。但是這些廂軍,卻是老於官府差遣的人,他們深知下層的情弊,沒有小吏能欺負到他們。我的想法,就是把一部分差役,固定交給不教閱廂軍去做,他們力有不及的,再去募役。”

司馬光靜靜聽完,思忖良久,幾乎是同情的望了石越一眼,淡淡的說道:“這近於空想。”

宛如一盆冷水潑頭而來,石越萬萬料不到司馬光給自己的設想如此評價。他愕然道:“為何說是空想?”

“下層之事,千頭百緒,不是二三十萬廂軍做得完的,縱然做得了,也不可能把這些廂軍分配到各縣去,否則廂軍就不再是廂軍了。還有一些事情,比如催稅,又如何能夠讓廂軍去做?若依老夫之見,為政務在簡要。子明果真有意惠民,不如想辦法說服皇上,將一些不必要的役稅科目廢除,何苦如此繁瑣?”

石越默然良久,突然問道:“相公的《資治通鑒》,已經修到魏晉了吧?”

“正是。”司馬光狐疑的望了石越一眼,不知道他怎麽突然問到這個上面。

“各朝各代,科役減了又加,加了又減,由此導致的治亂循環,不知道相公如何看待?”石越的語氣尖銳起來,“相公是要歸之於天命嗎?”

司馬光略略遲疑,道:“正是。治亂循環,本是天理。我輩再怎麽努力,也只能讓治世長久一點,亂世減少一點,卻不能阻止亂世的到來。”

“那麽為何遠古之世,太平有千百年,近古卻不過二三百年?”

“因為後世德化不淳。”

“那麽有何良策?後世的人就一定要接受二三百年一亂的命運?”

“孔聖之學,可以救之。”

“孔子以後,多不過四百年,短不過數十年,必有一亂。又是何故?”

“因為後世未能復古。”

“給相公宰相之位,五十年的時間,相公能復古嗎?”

司馬光一怔,遲疑了好久,終於還是搖搖頭,道:“不能。”

“一百年時間,能嗎?”

司馬光又沉吟了一會,終於誠實的說道:“不能。”

石越嘴角已露出微笑,又追問道:“使諸葛亮、魏征復生,能否?”

司馬光頹然搖頭,道:“憑一人之力,便是孔子復生,也在能與不能之間。”

石越滿意的點點頭,道:“既然如此,那麽又談什麽為萬世開太平?”

“如果眾人齊心,尚有可能。”司馬光突然抓住一根稻草。

“相公修史,以古可知鑒今,可曾見過有所有的讀書人一條心的時候?”石越毫不客氣的駁斥道。

“這……”

“今天大宋要做的事情,是天地間一大變局。不僅僅事關大宋的禍福興亡,也關系到華夏能否脫離這一治一亂的宿命。”石越情不自禁的站起來,雙手揮動著,“憑借德化不能完成的事情,我們要用更出色的制度來達成。我不憚煩瑣,要用廂軍來解決役法的事情,就是想一勞永逸的解決役法的弊端。”

“制度?”司馬光完全不相信這套說辭。

“不錯,為後世立下可以效法的規模制度,最重要的,是要讓後世不能隨意的破壞這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