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肆伐西夏 第一節(第4/6頁)

“統領!”嵬名訛兀策馬走到仁多澣身後,低聲說道:“僵持下去,有利無害。此事斷難掩飾,趁現在諸將都害怕被太後遷怒滅口,不如就此下令退兵。”

仁多澣心中一動,這的確是退兵的良機,此時撤退,軍中沒有一個人會反對。

但是,仁多澣卻還有一點顧慮,他擔心這樣退兵,日後難免成為笑柄。

正在猶豫之際,最後一根稻草被輕輕放了上去。

慶州城以東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漫天飛揚的塵土!

這奇異的變化很快被西夏的將領們所注意到,緊接著,慶州城中,出現了震天徹地的歡呼聲!

援軍?

仁多澣與嵬名訛兀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驚疑不定的神色。

“難道綏州這麽快就敗了?還是渭州的援軍?或者只是疑兵之計?”幾個念頭在一瞬間同時湧上仁多澣的腦海中。

“拔寨、撤兵!”終於,仁多澣掉轉了馬頭。

慶州城上。

望著漸漸遠去的西夏軍,石越長長地籲出了一口氣,轉身問站在身後的賈巖道:“要不要追擊一下?”

“待西賊撤得遠一點,再虛張聲勢的追擊一下,把戲演得逼真一些。”賈巖沉聲說道。

石越點點頭,道:“待仁多澣撤回清遠軍,便派人與他交涉。贖回狄將軍與王將軍的首級,凡是被掠入西夏的漢戶與熟蕃,用四匹絹布、四匹棉布一個人的價格贖回。現在首要的看看環州城還有沒有幸存者。”

“是。”

在眾人心中,環州城此時必無譙類。

石越沒有注意到,他說這些話的時候,遠遠站立在下首的李清清的眼中,流露出了一絲被掩飾得極好的敬意。

在戰爭勝利之後,首先想到的是戰死者與被掠的百姓,這樣的上位者,並不是很經常能見到的存在。

綏德城。它的城東,是一條夾雜著滾滾泥沙由北向南急流的無定河;城之西,則是由西北入東注入無定河的大理河。而在城之西南,還巍然屹立著一座險峻的嵯峨山。

自春秋以來,這裏便是西北邊陲要地。綏州控扼高深,形勢雄勝,是鄜、延之門戶。後漢虞詡稱贊“安定、北地、上郡山川險隘,沃野千裏,土宜畜牧”,說的便是綏州一帶。而自隋唐以來,更為藩衛之重地。宋朝自李繼遷叛亂建立西夏以後,一直到熙寧二年,才由種諤夜渡大理河,收復綏州。從此改名為綏德城,隸屬延州,並打算以此為基地,控制橫山。但是因為撫寧砦之敗,卻導致綏德城前線的幾乎所有要塞關隘,都控制在西夏手中,從地緣上控制橫山的戰略,因此亦遭到失敗。但饒是如此,自從綏德城收復之後,原鄜延路所受的西夏方面的軍事壓力,也小了許多。

可以說,綏德城的重要性,還在平夏城之上。

而大宋朝在綏德城的建設上,也投入了足夠的血本。

這座唐代貞觀初年不過城周四裏多的要塞,現在分為內城與外城,外城高五丈、闊二丈,周長已經達到九裏有奇,城墻外三十步的地方被一道護城壕溝所環護著。外城開有四門,每扇城門都為三重,最裏面的一重門比普通城門加厚了數寸;第二重門采用鐵葉釘裹;最外的一重門,則以木為柵。

每座城門之外,都築有半圓形的甕城,甕城上設有敵樓,可以遮隔箭叢,兩側設門。而在壕溝與城墻之間,距離城墻十步的地方,又築有高達一丈的羊馬城,它的城門與甕城的城門錯開,上有五尺高的女墻。

在城門之上,則有門樓兩層,在門樓的上層,裝備了床子弩等重型器械。外城城墻上,亦有女墻,城上每十步設有一個敵樓。四面又設有面積為寬一丈六尺、長三步的弩台,都安置著大型的弩機。

除此之外,綏德城最為顯眼之處,還在於它西北面的城墻,除了用傳統築城法之外,更在城墻之外,用碎石夾水泥摻雜著鋒利的竹刺、鐵刺,塗了厚厚的一層。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閃著懾人的寒光。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綏德城在大宋將士的心目中,便已經成為了“難以攻克”的代名詞。許多人都相信,只要有足夠的兵力與糧草、軍械,綏德城將永遠在大宋的控制之中。

他們似乎都已經忘記,綏德城的上一次陷落,距今還不足十年。

負責綏德城防務的雲翼軍都指揮使“小隱君”種古,是大宋西軍中的名將。但是此時,“小隱君”卻鎖緊了眉頭,凝視著擺放在公廳當中的巨大沙盤,久久不發一言。站在他下首,同樣緊鎖著眉頭的,是率領振武軍第三軍第二、第三、第五共三個營計九千禁軍前來協助防守的振武軍第三軍副都揮使劉舜卿。他也是這次宋軍防禦戰略的策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