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肆伐西夏 第三節(第3/7頁)

“而子明卻曾經說過,天子不是受命於天,而受命於民。兩位程先生與嶽父大人也說,天下非天子之私產,天下是祖宗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

“這自是正理。”王倩笑道:“本朝立國以來,士大夫莫不奉行。縱是天子亦不敢以天下為私產。這些道理,其實不待石子明來說明。石子明不過是集前賢之大成而已。”她說的卻是事實,宋朝本是中國歷史上民本思想最濃厚的時代,惟後人無知,將宋朝中央集權的加強等同於所謂“封建專制”的加強,將一個明明是中國歷史上宰相與外朝之權最重的時代,硬生生地說成是皇權加強的時代。

卻聽桑充國沉聲問道:“既是如此,那麽,究竟什麽樣的朝廷才是一個好朝廷呢?無論天子是受命於天還是受命於民,歸根結底,天子都應當順應民意。那麽,是不是應當得出這樣的結論,惟有順應民意的朝廷,才是好的朝廷呢?”

“那是自然。但是庶民有無知之時。”王倩沉吟了一下,說道:“所以,應當如聖人所言,施行仁政的朝廷才是好的朝廷。”此時二人早已忘記身處的環境,更是將說書人與他的聽客拋置腦後,全心全意地討論起來。

桑充國怔了一下,笑問道:“那娘子以為,何為仁政?”

“大抵輕徭薄賦,簡刑寬政,可稱仁政。”

“我以為不然。”

“啊?”王倩聽到夫君這樣的回答,幾乎是驚呆了。不可思議地望著桑充國,卻見桑充國的眼中,閃爍著思想的光芒。

“我反復翻閱石子明的著述,又與二程先生、邵先生幾經討論,方才得出這樣的結論——”桑充國雖然壓低著聲音,卻掩飾不住情緒的激動,“所謂的仁政,應當便是一個好的朝廷應負的責任。一個好的朝廷,其責任,不止於輕徭薄賦,簡刑寬政。後人評價諸葛孔明說,為政之要,在於寬猛相濟,一律簡刑寬政,並非好事。至於輕徭薄賦,自古皆被人所稱贊,但是我卻以為,重要的並不是是否輕徭薄賦,而是朝廷征收的稅收,用到什麽地方?!”

王倩出神地聽著。

桑充國略有幾分得意,道:“此事我曾與嶽父大人寫信請教,嶽父大人亦以為然。”

王倩點點頭,她自然可以想見,自己的父親並不會反對這樣的觀點。實際上,王安石一向便持有這樣的觀點,只不過沒有明確的陳敘出來罷了。

“百姓交稅服役,供養天子及百官,此為理所當然。然則,這交上去的稅,所服的役,卻必須所用得當。否則,是使天下奉一人,而非是使一人治天下。凡天下財賦,出自百姓,亦當用於百姓,方為天下之大道所在。一國之內,有天子,有百官,有軍隊,此皆坐食俸祿者。百姓之所以供養天子、百官、軍隊,是為天子與百官能牧守天下,使天下無盜賊;軍隊能夠抵制外侮,使邊疆無烽火。然後方能使百姓安居樂業。以此觀之,則朝廷之責,是能使百姓安居樂業。換言之,則可說能使百姓安居樂業之政事,方是仁政;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之政事,皆是惡政。何為仁政?由此可知。仁政者,非止輕徭薄賦,簡刑寬政。但凡訓練軍隊、興修水利、賑濟災民、鼓勵生產、辦學校、建藥局,凡民之所急者,民之所需者,皆為仁政。而最要緊處,則是仁政並非是朝廷之施舍,而應當是朝廷理所應當要做的事情!若其不為,便是失職。”

桑充國的觀點,表面上看來平平無奇,但是細一思之,卻是發聾振瞆。王倩忍不住喃喃說道:“理所應當要做的事情?!”她委實是震驚了,開始桑充國反對以簡單清靜少為思想作為“仁政”的標準,這一點身為王安石的女兒,她並不覺得如何新鮮,但是當桑充國說出原來“仁政”竟然是朝廷必須要做的事情之時,她卻是震驚了!

原來百姓們完全可以不必為朝廷的“仁政”而感恩戴德,那其實只不過是朝廷的職責所在而已!

“兩位程先生如何說?”

“大程先生與小程先生皆以為是。”桑充國的語氣中,顯得非常的自信。他的觀點,是連石越也不曾提及的。他並不知道,甚至連石越本人也沒有意識到,因為石越是帶著“救世主”的心態去進行他的著敘,哪怕石越本人身上有再多的平等意識,再誠惶誠恐,但是他在心態上,卻不可避免的居高臨下了——於是他雖然在書中告訴士大夫們,治理國家應當如何如何,但是卻表現得循循善誘,他不敢大膽地指責統治者——這是你們應當做的!他只是告訴他們,上古的聖王是這樣做的,然後暗示他們,這樣做就符合聖人的標準,會有好的結果,在歷史得到好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