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肆伐西夏 第五節(第4/6頁)

因此,章惇連段子介都不怨恨,何況一個與此事幾乎沒什麽關系的石越?

安惇卻以為成功的挑起了章惇對石越的怨恨,眼中迅速地閃過一絲喜色,又繼續說道:“那段子介何人?石越之門生也。陜西安撫司的親兵衛隊護送他到京城,若說不是石越故意陷害子厚,天下誰人能信?”

“這……”

安惇突然話鋒一轉,直視章惇,問道:“公可知如今朝廷之局勢如何?”他問完,不待章惇回答,便說道:“石越在陜西孤注一擲,以百姓的性命來冒險,博取一己之成功。如今他僥幸成功,聲譽之隆,一時無倆。石越想做權臣,故此他第一個便拿定西侯開刀,借口定西侯不遵軍令,故意陷他於死地,以掩飾自己失陷名城,致狄詠戰死的無能。他要扳倒定西侯,自然連帶子厚也脫不了關系。公可試想,一個久負盛名的大臣,取得大宋立國以來對西夏少有之大勝,又一舉扳倒身為戚裏的定西侯與衛尉寺卿!石越之聲威,大宋建國以來,可有一個臣子比得上?接下來石越又會如何?眼下朝廷喧囂不已,盡是兩種聲音,一派利令智昏,主張趁西夏大敗,讓石越主持陜西,明春大舉討伐西夏,一舉收復靈夏,聽說皇上也頗受此輩人鼓惑;另一派自以為穩重老成,主張召回石越,寵以宰相樞使之位——馮京甚至上表說願辭吏部尚書之位以讓石越——這老狐狸,實際不過是想讓皇上任命石越為尚書右仆射而已!這兩派人互相攻訐,爭辯不下,其實卻都是鼠目寸光之輩。”

章惇不動聲色地聽著。朝中的這些局勢,他雖然退居府中,卻也看得清清楚楚。大抵主張趁勝追擊的,都是朝中的少壯派官員,這些人或是翰林學士、侍從官,或是禦史諫官,或是一些武職官員,各部的侍郎或郎中。雖然這些人沒有占據高位,在政事堂與樞密院中都沒有主導地位,但是數量眾多,聲音卻不可忽視。特別是翰林學士與侍從官,對皇帝的影響非常之大。而主張召回石越的,又分為三派,第一派以司馬光、範純仁為代表,這一派看到的,是國庫空虛,國內有許多事必須做卻沒錢做的事實,不願意勉強再打下去,希望借這幾年時間休養生息,同時也可以避免石越在地方威望日重,威脅朝廷的權威。第二派則是以馮京、蘇轍、韓維為代表,這些人與石越關系密切,自然是希望石越快點回到朝中,從呂惠卿手中奪回政事堂的主導權。第三派卻是以文彥博、王矽等人為代表,他們未必希望石越在政事堂占據主導權,同時也知道國庫的窘狀,但是他們希望召回石越的主要目的,卻只是維護傳統,防止地方上出現一個威望過大的重臣。這三派官員出發點不同,甚至相互矛盾,但是結果卻是一致的,便是停止戰爭,召回石越。

這兩派自從大勝的消息傳出來之後,在朝堂之上便互相爭吵,幾乎沒有寧日。主張擴大戰爭的,勝在精力充沛,激情四溢,兼之人數眾多。他們寫出來的奏章許多不如何流傳入市井,其中文采斐揚,煸動人心的辭句比比皆是,因此也得到輿論的廣泛支持。而主張適可而止,召石越回朝的這一派,卻都是對國家狀況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的,他們大多占據高位,掌握兩府,主導大宋的政策。但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些大臣就不那麽合乎皇帝與低下級官員、被煸動起來的輿論的心意。所以,在章惇看來,若非曹太後突然病重,讓一切爭吵不得不暫時中止,這些大宋的宰執之臣們,很可能就會敗給少壯派也說不定。畢竟這些主張召回石越的大臣們,內部也是有分歧的,除了司馬光與範純仁這一派純粹是出於政見,比較能堅持自己的理念之外,馮京、蘇轍、韓維未必就會十分堅定的反對繼續戰爭論;而文彥博似乎也在戰與不戰之間搖擺,王矽更不是一個會在皇帝面前堅持原則的人……不過,此時更讓章惇感興趣的是,安惇口中,區別於以上兩派的第三派,似乎就要出現了。

“主張趁勝追擊的大臣,根本不曾了解朝廷的現狀。國庫現在的情況,根本不足以支持一場對西夏的遠征。若要一舉滅掉西夏,至少要糾集三十萬兵馬,若再加上轉運的民夫,最低限度有九十萬人需要調動。這一場戰爭打下來,足以將內藏庫、左藏庫、戶部、司農、太府全部掏空,所得遠不足以償所失。何況準備的時間,亦不是幾個月可以解決。人要吃糧馬要吃草,不可能咬銅板吃交鈔打仗。而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戰爭,敗了的話大宋元氣大傷,至少要十年才能恢復;贏的話卻也只不過增加石越的聲威,造就出來一個不折不扣的權臣!”

“至於那些主張召回石越的大臣,表面上看來是老成謀國,實際也是迂腐不堪。石越並非武將,而是儒臣!將他召回朝中,挾其威望,又有馮京、蘇轍、韓維輩為其呐喊,政事堂豈非落入其掌握之中?這歸根結底,還是造就一個權臣。於朝廷哪有半分好處?!子厚兄,恕我直言,若是石越入政事堂,他第一個要下手對付的,便是定西侯與子厚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