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賀蘭悲歌 第四節(第2/3頁)

“仁多澣,慕澤……”何畏之低聲喃喃念著,“有一日,終須將爾等生擒!”

韋州。

雖然靜塞軍司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仁多澣的日子卻並不好過。石越屢次移文,責問夏主不去汴京朝覲,指責夏國無修好之意。又指斥西夏遮擋西域以外諸國朝貢之路,阻撓西方各國使者來朝。兩國之間一點點的邊境糾紛,也被石越無限放大,措辭強硬的加以譴責。在私信中更直言,若非雙方密約,邊疆烽火早燃。

仁多澣當然知道,這一切強硬的背後,甚至是延綏與熙河的宋軍異動的背後,都是石越在向夏國與自己施壓——宋朝給李乾義開出了條件,西夏必須要接受下來。否則,宋朝絕不會善罷幹休。

這一層意思,石越的使者,就幾乎只差與自己赤裸裸地挑明了。

其實宋朝開給李乾義的條件,對於仁多澣而言,可以說是樂觀其成。能夠除去梁乙埋,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如何將這層意思清晰無誤,而又十分的技巧地告訴給夏主秉常知道,又不能引起梁乙埋的警覺,打草驚蛇,卻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石越這次可以說是十分陰毒。

秉常詔令墨跡未幹,就不得不自食其言,他在夏國軍民心目中的威信,必然大受打擊。但仁多澣真正擔心的還是,石越一定會不擇手段逼迫西夏答應宋朝的條件,而除掉梁乙埋又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既然宋朝的條件得不到滿足,那麽這次宋軍的行動,也許只是事情的開始而已。

大夏的局勢,實在不容樂觀。

“大夏國是這樣的局勢,我們仁多族又當何去何從?”仁多澣不能不為他的族人打算。

“來人啊!”仁多澣高聲喚道,一面將給仁多保忠的信件與給夏主的奏章封好,又一起裝進一個木匣內,用自己的私印封了。

“末將在。”仁多澣的親兵都頭閃了出來,欠身問道:“統領有何吩咐?”

仁多澣看了他一眼,將木匣遞過去,說道:“你帶幾十個人去一趟興慶府,將這個送到小將軍手中。”

“遵命!”親兵都頭接過木匣,應道。

仁多澣點點頭,冷聲道:“你要親手送至小將軍手中,若有半點差池,你讓手下帶你的人頭回來見我便可。”

親兵都頭凜然應道:“是。”

“你現在就去吧。”仁多澣緩緩聲音,又道:“出去時順便讓人將慕義將軍請來。”

“遵命!”親兵都頭簡潔地答應著。

仁多澣望著他退出帳去,微微嘆了口氣。這個慕義與慕澤,說起來還是同族兄弟,但是便是這一對同族兄弟,慕氏一族這一代中的兩個佼佼者,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兩條道路。一個被石越視為親信可靠之人,派來代表石越與自己聯絡,眼見著前途不可限量,連自己也要讓他三分;一個卻不得不棲身於自己的羽翼之下,受自己的保護與控制。

“慕將軍到!”正感嘆著,慕義已到了帳外。

“請慕將軍入帳。”仁多澣吩咐道,一面直起身子,整了整衣服。

打扮成西夏中級武官模樣的慕義彎腰掀簾入帳,擡眼見著仁多澣,忙抱拳欠身行禮道:“見過仁多統領。”

仁多澣滿臉堆笑,向帳中親兵吩咐道:“給慕將軍看座。”

早有親兵搬過椅子來,慕義謝過座,便老實不客氣地坐了。

仁多澣又笑著問道:“慕將軍在韋州,可習慣否?下人們服侍可還周到?若有不到之處,將軍不要客氣。”

“統領客氣了。”慕義欠身笑笑,道:“在下奉命來此,原也不為享受而來。只要統領珍惜兩家和好之情,在下在韋州,便是過得舒適無比了。”

“石帥帳下,果然沒有碌碌之輩。”仁多澣眯著眼睛笑道,“慕將軍公而忘私,讓我著實欽佩。”

慕義笑道:“石帥為人至公無私,賞罰嚴明,居其屬下,在下自不敢亂其法度。”

“我亦十分仰慕石帥的風采。”仁多澣哈哈幹笑道。說完,他頓了頓,又笑道:“此番請將軍過來,是有一事要煩請將軍轉告石帥。”

“統領請說。”

“我想向天朝購買五千套甲胄、五千副鋼臂弩、十萬枝弩箭、五千把鋼刀。”仁多澣一口氣說完,眼睛一瞬不瞬地望著慕義。

慕義怔了一下,旋即笑道:“統領可是在說笑?”

“自然不是說笑。”仁多澣一臉認真。

慕義緩緩搖頭,沉聲道:“統領若非說笑,那在下便以直言相告,此事決無可能。我大宋正在整編禁軍,各軍兵甲,幾乎全部換新,統領所要的武器,大宋自己都供不應求,遑論出售?”

慕義可說是直言不諱了。當時宋軍整編禁軍,所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武官的培訓、操典的頒布、士兵的裁汰、軍法的修訂、兵甲的更換,可以說是在漸進的重新打造一支軍隊。單從更換兵甲這一項,宋朝的投入就非常驚人。宋朝向整編部隊頒發的武器,幾乎全部是嶄新的精兵利甲,不僅僅嚴格遵守著軍器監制定的武器標準,而且每件武器上,都標明了生產者與責任人的記號,兵甲的質量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為了節省費用,宋軍淘汰下來的舊兵甲,則用來裝備廂軍與鄉兵,並選擇性的賣給國內的百姓與商團、高麗、遼國、倭國,以及南海諸國甚至是大食諸國。宋軍那些淘汰下來的兵甲,雖然質量上有許多的不如意處,但是賣到高麗、倭國以及南海諸國之後,卻成為他們難以想象的神兵利器——特別是宋朝的弓與弩,相對於中原的這兩種武器而言,此時倭國與南海諸國的弓箭,只能說是小孩子過家家的玩意。不過,唐康主導的沿海制置司為了保持宋朝海船水軍在武力上的絕對優勢,嚴格限制這些武器在南海地區乃至倭國、注輦國的流通,因此宋軍這些換下來的武器,絕大部分卻是通過與官府關系密切的海商,流向了與宋朝沒有直接利害沖突、局勢正非常不穩定的大食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