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賀蘭悲歌 第七節(第6/6頁)

“我是大宋的子民,不必為夏主守節。”一路之上,文煥都在心裏反復地對自己說著。

當文煥趕至仁多保忠部之時,才發現這裏也已經脫離掌握了。

梁乙埋的親兵隊長寧葛意外發現國相府的各條道路都被人封鎖了,於是寧靜被打破。

梁乙埋下令在他漂亮的後花園中燃起大火,無奈天不助人,雪仿佛就是在那一瞬間猛然變大,還刮起了狂風。火怎麽也點不起來,既便是烽煙,在這樣的天氣裏,也無法讓遠處的人看見。梁乙埋總算也是經常帶兵打仗的人,他立即讓寧葛挑了三百精壯之士突圍向梁乙逋求救,自己親自披甲,命令滿府所有的成年人都拿起武器來守衛相府。

巷戰很快出現在國相府附近。

仁多保忠僅有一千人的部隊,卻要分散控制國相府的四個路口,如若梁乙埋集中國相府全部兵力突圍,那麽仁多保忠便是再善戰,也不可能抵擋得住——仁多保忠的任務,本來也只是牽制梁乙埋。但是梁乙埋不知道虛實,不敢孤注一擲冒險。而寧葛似乎也欠缺應有的運氣或者說謀略,他突圍的方向,是離梁乙逋軍營最近的道路,正好也是仁多保忠親自駐守的路口。

風雪掩蓋住了嘶殺聲,鮮血很快被白雪覆蓋。

但是這一點也不能掩蓋巷戰的殘酷與血腥。

這樣的風雪,只有最好的弓箭手與最好的角弓,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但同樣也會大打折扣。無論是仁多保忠部,還是寧葛的相府親兵,都是在短兵廝殺。

不斷有人倒下,但用不了一會,便連屍體都看不見了。

仁多保忠的確是一名出色的將軍,他身邊的四百精兵,也不遜於天下任何善戰的戰士。但是,漫天飛舞的大風雪遮蔽了人們的視線,要擋住寧葛的突圍,他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而寧葛的勇猛,也為仁多保忠一生之中所僅見。

一名素以武藝高強著稱的軍官沖到寧葛面前,未及一合,便被寧葛的戰斧劈去半邊腦袋。兩名仁多保忠的親兵紅著眼睛合圍上去,便見寧葛大吼著揮動戰斧,斧光卷著雪風,數招過後,兩名親兵便都成為了斧下亡魂。堪堪要五名戰士,才足以抵擋住如狼似虎的寧葛。

仁多保忠數次想下馬,與寧葛決一雌雄。但是念及自己身負重任,才勉強按捺住自己爭強好勝之心。

一名真正的將軍,其作用絕不是披堅執銳在戰場上廝殺。

“仁多兄!”在仁多保忠左支右絀之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

“文郎君?!”仁多保忠驚喜地轉過頭,“援軍來……”他的話只說到一半,文煥是孤身一人而來,身上還沾滿了血跡。仁多保忠的臉黯淡下去,“皇、皇上……”

“我們輸了。”文煥的神情其實已說明了一切,“趕快突圍……趁著梁乙逋沒有封鎖城門……”

“皇上與李郎君呢?”文煥不是夏人,但是仁多保忠是。無論於公於私,救出夏主,都是仁多保忠首先要考慮的。

“沒機會了。”不知為何,文煥沒有正面回答仁多保忠,“突圍吧,再不走就被人一鍋膾了!”

仁多保忠臉色慘白,死死地盯著文煥。

文煥沒有回避,迎著仁多保忠的目光,沉聲道:“回到靜塞軍司,再來勤王。他們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皇上不利的。”

輸了麽?仁多保忠轉過頭,又看了一眼猛不可擋的寧葛,早知如此,還不如護著皇帝直接沖殺到靜塞軍司……他搖了搖頭,突然大吼一聲:“撤!”

這支所謂的“羽林軍”,虛晃一槍,迅速地集結起來,向著城門殺了過去。

梁乙逋的反應已經是非常迅速。

接到嵬名榮的通報後,他立即下令內外城落關閉門,禁止任何人出城,分派親信將領率兵加強城門防衛。同時派人前往各個渡口要津,下達了許進不許出的死命令,以防各地諸侯知道消息後有非份之想。

然後他便親自領著大軍進城,直奔王宮。

但是他的使者還是慢了一步,他的使者到達東門之時,離文煥與仁多保忠率部沖出城去,不到半柱香的功夫。

接到消息的梁乙逋氣得跺腳大罵,不得已分出一支部隊,去追趕文煥與仁多保忠。在梁乙逋看來,文煥無足輕重,但是仁多保忠卻是用來對仁多澣的上好籌碼。但是眼下他的重中之重,還是控制住小皇帝。對於仁多保忠與文煥,只能寄望於惡劣的天氣。

雖然勝倦在握,但如果秉常有個什麽意外,就是絕大的麻煩。

“快點,直娘賊的!都給我再快點!”梁乙逋不斷的高聲吼道。一隊隊士兵,從各個方向,撲向西夏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