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 第三節

太保可曾聽說過李十五?”何畏之依然沒有正面回答郭逵。

“李十五?”郭逵依稀覺得在哪裏聽說過這個名字。

“此人以前做過石學士的衛士,後以軍功累遷為致果校尉。”何畏之淡淡說道,“石學士回京前,對陜西五路蕃人,曾定下‘撫其渠首、化其民眾、收其精兵’之策,李十五這幾年間,便一直在熙河、秦鳳地區招募各蕃部之精壯勇士。”

“竟有這樣的事?!”郭逵吃驚地看著何畏之。招募士兵是兵部該管的事,他竟然毫不知情。

“李十五部是蕃兵的編制,名義上是渭州的蕃軍。不太引人注目,不過兩年前其與環州義勇有一次演習,依規矩是要經過三衙的,末將無意中才注意到這支渭州蕃軍。這支蕃軍只有千余人,實際上駐紮在西安州,軍營可能在天都山附近,軍費與兵甲都是樞府特撥的……”

何畏之的描敘,讓郭逵更加好奇起來。

“環州義勇是末將親自帶出來的,陜西鄉兵中現今唯一保持編制的部隊。”何畏之嘴角微翹,顯得極是驕傲,“末將不敢說那是天下精兵,但若是論到夜戰,在山地叢林中打仗,環州義勇不會輸給任何人。當年石帥讓我訓練環州義勇之時,是預備這只精兵要深入到興慶府,在西夏腹心之地興風作浪的。可惜事到臨頭,石帥卻變了主意。”主動提起這段不為人知的秘辛,何畏之依然不禁折腕嘆惜,他甚至不知不覺改了對石越的稱呼。直到此時,何畏之依然以為是石越忽然保守,卻不知道石越卻是擔心這支何畏之一手訓練出來的精兵,離開太遠,會失去控制。

“但這次演習,上報的結果卻是渭州蕃兵趁夜偷襲了環州義勇。”何畏之澀聲道,“縱然環州義勇許多武官被調進禁軍,實力銳減,這只渭州蕃兵也不可輕視。石帥從各蕃部中募集勇士,訓練成軍,絕不僅僅只是為了削弱蕃部實力這麽簡單。末將一直認為,朝廷公卿中,臨機決斷,石學士或許不過只是平平,但論到遠見卓識,卻是無人能及——如今看來,倒是英雄所見略同,這支渭州蕃兵,恰巧也是騎兵……”

“你是說?”郭逵瞪大了眼睛,只一瞬間,便連連搖頭,道:“不可能,若依你所說,那時候連熙寧歸化都未開始。”

“他未必是為了西南夷。但大宋疆域廣大,蕃種眾多,若說石學士刻意提前訓練適合在山地叢林作戰的精兵,以備萬一之需,末將以為是可能的。禁軍涉及到樞府、兵部、三衙,牽一發而動全身,故先試之鄉兵和蕃兵,這也是石學士慣常所為。”何畏之冷靜地分析道,“不過,不管石學士打的什麽主意,太保若經略益州,將李十五部與環州義勇征調至麾下,將有若虎生雙翼!”

“若真能如此,仗還未打,已先贏了一半。”郭逵喜動眉梢,說完,才猛然醒悟何畏之實是已經答許他了。

崇政殿旁的偏殿內,趙頊隨意地蜷腿坐在禦榻上,石越恭恭敬敬地坐在他的左下首,擺出認真的表情,聽王珪匯報著高太後生辰慶典的事宜。

“陛下,臣與文彥博、呂惠卿等商議,以為太後生辰賀儀,可比照仁宗時長寧節上壽儀,七月十六日太後生辰當日,請太後在崇政殿垂簾,百官及契丹、高麗、交趾及海外諸國使臣,在庭下拜賀。宰臣為一班,百官為一班,各國使節為一班,分別上壽酒。禮畢,太後還內,百官至東門拜表稱賀,高麗國王妃、外命婦入內上壽,不許入內者則上表。由內侍先引內命婦,次引高麗國王妃等人,次引外命婦,如百官儀上壽。七月十七日,大宴。由開封府張燈結彩三日……”王珪說到這裏,偷偷擡眼瞥了一眼趙頊,只見趙頊眉毛不易察覺地皺了一下,他連忙又解釋道:“開封府慶賀三日,本為長寧節所無,只是今各國使節都來上壽,兩府以為不當失了天朝上國的體面……”

趙頊不自覺地微微搖了搖頭,“體面什麽的,說到底不過是些虛名。今已不同往日,各國使節皆是常駐,象隋煬帝那般好慕虛名,也唬不了人。太後性好節儉,常以國庫空虛而憂心不已。這時節如此排場,虛耗國帑,太後若知道了,朕擔心太後反而會不高興。開封府慶賀三日,卿等算過要花多少緡錢麽?”

“臣等以為,若節省一點,十萬緡足矣。”王珪似乎並未察覺出皇帝的不高興是出於內心,又頌揚道:“皇太後聖明懿德,達於四海。今開封府的百姓,知道皇太後生辰將近,多有在家供香頌禱,願太後萬壽無疆者。高麗國上表說,因太後聖辰,開城外一夜之間,冒出千枝靈芝,站在開城上看去,竟是一個很大的‘壽’字。這等祥瑞,微臣披覽經史,聞所未聞。此事經各報報道,天下幾乎無人不知高麗國王要將其中最大的靈芝在七月十六日這日護送至京,百姓都想一睹這千年不遇之盛況。兩府大臣皆以為,正可借這天降祥瑞,向天下的百姓,四海的蠻夷宣示我大宋的國威,大宋的天子是天命所歸的真命天子,大宋朝是得天庇佑的天朝上國。如此大典,實是不宜過於簡陋。況且朝廷這三年間,百官與禁軍,朝廷已很久未曾有過大賞賜,禁軍莫不翹首以待,亦不宜使之過於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