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 第三節(第3/6頁)

所以,再苦的酒,他也要吞了。

“罷了,此事便由兩府商議辦理罷。”皇帝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似乎想把這些不愉快的事情拋諸腦後。許是心裏感覺到一種別扭,皇帝的聲音變得有點消沉,“陳繹的長子前幾日已遞了謝表進來,說陳繹早留下遺囑,朝廷賜的錢又原封不動全退了回來。哎!”趙頊不由得低聲嘆了口氣,“刑部要的便是清廉公正,又能洞悉下情的人。陳繹去逝,是朕失一能臣啊。”

“陳繹九泉之下,聞聽陛下之語,亦必無憾矣。”王珪動情地說道,眼角甚還泛起一點淚花,他似乎早已忘記幾個月前,自己還曾經指使人彈劾陳繹。

石越鄙夷地瞥了他一眼,口裏卻也同樣附和道:“陳繹剛正,非有陛下聖明,不能成其事業。故其懷知遇之恩,以國士報陛下,至死不言家事。若朝中大臣皆能如此,何愁不可致太平?”

趙頊默默嘆息,良久,才又順著自己的思路說道:“刑部乃是事務繁劇之部,又事關國家重典,陳繹在時,朕將刑部托給他,亦甚是放心得下。今陳繹已去,刑部不能不善擇其人,朕意在範純仁,卿等以為如何?”

範純仁?!石越幾乎是不由得呆了一下,他一直認定範純仁是禦史中丞的有力人選,卻萬萬想不到,皇帝竟然有意讓他直接進入都省做刑部尚書。這一步棋若走出來,朝廷的政局將會變成什麽樣的,真是難以預料。範純仁若做刑部尚書,誰來當禦史中丞?他疑惑地偷看了趙頊一眼,心中又驚又疑,難道皇帝已經在籌劃著大洗牌了?

他尚在驚愕當中,王珪已回道:“陛下,範純仁品行素佳,才幹資歷,皆足當重任。以其掌刑部,必不致令陛下失望。”

石越頓時更加驚訝,就算王珪不希望範純仁入主蘭台,但範純仁入主刑部,並一舉成為執政大臣,對王珪又有什麽好處?難道他已經認定範純仁入主刑部已是無法改變之事實了?石越知道王珪實是皇帝的應屁蟲,一時間更是疑心皇帝雖名為咨詢,實則卻是心中已有定見。

但這時節也容不得石越多想,他感覺到皇帝的眼睛正看著自己,當下也不敢去看王珪的神色,只向著皇帝微微欠身,飛快地理了一下思路,便說道:“陛下,若只是論品行、才幹、資歷,範純仁入主刑部,都是極恰當的。只是……”

“只是什麽?”趙頊聽出石越話中的反對之意,亦覺意外,不由追問道。

石越擡眼正視皇帝的目光,大著膽子道:“恕臣大膽,臣不知範純仁本人之意如何?”

“哦?卿是說範純仁會不願做參知政事麽?”趙頊眼中的訝異之意更濃了。

王珪頗不以為然地搖頭道:“子明看範純仁也看得太高了些。世間有幾人能面對執政之位而不動心?範純仁又不是想做隱士的。”石越卻只是笑著不說話。趙頊看看王珪,又看了石越半晌,奇道:“這麽說來,卿已經知道範純仁想去益州做觀風使?”

這回卻輪到石越目瞪口呆了,“範純仁做益州觀風使?”他推測範純仁未必會願意進政事堂,其實也殊無把握。畢竟象司馬光那樣連樞密副使都毫不猶豫推辭的人,就算是再怎麽樣標榜“君子”的人,也是極少見。更何況六部尚書兼參知政事,在當今的大宋朝算是權高位重,份量實際遠重於樞密副使。但石越認定範純仁入主蘭台是司馬光的戰略部署,輕易不會改變,所以範純仁未必會願意急著進入政事堂,哪裏想到範純仁竟然真的拒絕,更加料不到司馬光還有這一手。

但範純仁自薦不到兩天的時間,這還是極機密的事情。趙頊卻不由疑心範純仁輕浮起來。他細看石越的神情,卻又不似作偽,不由得又放下心來,一面卻也忍不住奇怪。因問道:“那子明為何竟會以為範純仁不欲為執政?”

石越知道這個問題卻是想不得,馬上小心地回道:“臣其實亦只是猜測。臣在陜西之時,曾與範純仁共事,知此公頗有乃父遺風,是公而忘私之人。刑獄乃是國之重器,但範純仁十余年來,未曾斷案論刑——臣不敢說範純仁不能勝負,但萬一有傷陛下知人之明,恐亦非範純仁所願……”

“原來如此。”趙頊笑道:“子明亦算是知人者。”又道:“不過,朕以為刑部尚書第一要緊的,倒是謹慎公正。至於敕律格式,斷案決獄,士大夫豈能盡知?慢慢熟悉便好。範純仁去益州,原亦是極好的人選。他條陳益州十四事,朕以為頗為他人所不及。只是朕現在少一個刑部尚書——刑獄關系天下蒼生,總比益州要緊些。況且以範純仁去益州,做個巡邊觀風使,譬如殺雞用牛刀。這種差遣,令王中正跑一趟便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