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 第一節(第4/6頁)

這時見著拖古烈進來,蕭佑丹連忙起身相迎。拖古烈早已拜了下去,用契丹話說道:“下官叩見大王。”

“林牙不必多禮。”蕭佑丹忙上前攙起,亦笑著用契丹語回道:“一別兩三年,林牙神采更甚勝往昔。”

拖古烈卻不肯起來,又恭恭敬敬地問道:“未知陛下龍體安否?”

“陛下身體極好。”蕭佑丹笑著答了,拖古烈這才起身。契丹人沒有太繁瑣的禮節,先給蕭佑丹行禮,再問遼主安否,雙方亦皆不以為異。

“汴京的確是個好地方,幾個月前,下官見到一大食商人,他說汴京是‘天堂之城’,是天下最繁華的城市,只怕不是虛言。”拖古烈起身之後,便笑著說道,他是蕭佑丹的老部下,說話便很隨便。

“富貴溫柔之鄉,卻不是磨礪人意志的好地方。”蕭佑丹笑道:“北方的朔風,才能錘煉出英勇強壯的戰士來。”

拖古烈笑著點頭,二人正說著,卻聽門外有人稟道:“大王,李學士派人送來曹婆婆肉餅,還有院街東面熟羊肉鋪的羊肉,各色水果點心。”

“先放下罷,無要緊事,不要來打擾。”蕭佑丹吩咐一聲,門外應了去了。蕭佑丹轉頭見拖古烈詫異地望著自己,因將方才之事說了一遍,又笑道:“林牙以為李清臣如何?”

拖古烈沉吟了一會,道:“才智、文章,天下少有,但胸襟器度,卻略嫌不足。”

蕭佑丹點點頭,笑道:“若換上是石越,他一定便會陪我去曹婆婆處吃上幾塊肉餅,且看我弄什麽玄虛。我不斷賣弄,不過是試探他罷了,他雖然知道心生忌憚,也未必便沒有應對之材,然而卻因少了擔當,再多的才能,也憋死了。”

拖古烈亦不禁莞爾,“擅自陪遼國衛王去吃曹婆婆肉餅,被台諫彈劾失禮,豈不要毀了李學士的大好前程?汴京可都在傳言,李學士可能要做刑部尚書的,縱是範純仁改變主意,最不濟也是禮部尚書。”

蕭佑丹笑了笑,“似這樣的器局,便只能做地方諸侯、翰林學士,不能做宰輔公卿。想他在京東路提點刑獄,何等的殺伐果斷。進了汴京城,便前怕狼後怕虎了,連陪我吃塊曹婆婆肉餅都不敢了。利祿二字,不知道累了多少英雄豪傑!”

“大王所見極是。”拖古烈笑著說道,卻將話題轉到正題上來,問道:“朝廷忽然讓大王出使南朝,想來不止是為了賀生辰,下官與同僚們商議,總是不知道為了何故。大王總理北院軍政事務,如何竟有暇為一介之使?”

蕭佑丹望著拖古烈,默然半晌,嘆了口氣,道:“若非萬不得已,我也不會來南朝。我要親眼見見南朝的局勢,見見南朝君臣,才能知道下一步該怎麽走法。”

拖古烈聽他說得嚴重,不由肅然,又問道:“究竟是出了何事?”

蕭佑丹搖著頭,嘆道:“此事實為古今未有之事……”

遼朝現在遇到的困難,實與宋朝有著密切的關系。自澶淵之盟以來,宋朝每年給遼國的“歲賜”,雖然對宋朝是屈辱性的,但對於遼國國庫卻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從宋朝復興,遼國內亂,強弱易勢之後,雙方在新的盟約之中,不僅取消了宋朝對遼朝的“歲賜”,反而被迫開放了兩國貿易。歲賜雖然被取消,但遼國的貴族們,對於宋朝絹布與絲綢的需求卻並沒有減少,而貴族們也不可能真正的放棄奢侈的生活,對宗教的崇拜更需要大量的金銀,若再加上對軍隊、官員的賞賜——對於遼國來說,金、銀、絹、絲,這些物品甚至可以說是生活的必需品,而這些必需品,或者需要向宋朝購買,或者正在向宋朝大量外流。

宋遼貿易的結構是,宋朝的商人們不僅僅向遼國輸入大量的奢侈品,還有許多是生活必需品,以及介於必需品與奢侈品之間的商品——既有比遼國更便宜的棉布、更便宜更好的食鹽、走私的鐵品、主要是鐵制的農具等等遼國百姓十分需要但宋朝政府卻並不太願意出口的商品;也有書籍、瓷器、香料、絲綢、廣受歡迎的高濃度美酒、獨特的甘蔗酒這樣很難說得清楚究竟屬於奢侈品還是必需品的貨物……除此之外,兩國官方進行的軍火貿易亦是大宗。而遼國向宋朝輸出的,則主要是藥材、皮毛、珍珠、公羊、公牛、公馬。

這是極不對稱的貿易,必然導致大量硬通貨外流,而偏偏金、銀、銅本身也是一種必需的物品,矛盾更加激化。在缺少硬通貨的情況下,遼國境內錢重物輕,在貿易上更加吃盡了宋朝商人的虧。在這樣的情況下,遼主不得不單方面違反盟約,頒布法令禁止了宋朝的食鹽輸入,通過食鹽專賣,得到一筆必需的緡錢。雖然在拖古烈的努力下,此事得到了宋朝的諒解。但這卻是以遼國百姓吃不到好鹽為代價的,而且走私食鹽的貿易一直十分猖獗。可以說,此事只是緩解了遼國的危機,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