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 第一節

熙寧十八年,元旦,大雪。

每年的元旦,照例都要舉行大朝會。皇帝上香為蒼生向上天祈禱後,車架至大慶殿,在大慶殿接受文武百官、各國使者的拜賀,然後便宴會賞賜。但這一年的元旦大朝會,因為皇帝的健康無法樂觀,卻被迫取消了。而是改由太子趙傭在高太後的陪同下,在集英殿代替他接受群臣與外國使節的拜賀。

參加完朝廷的各種禮儀活動後,回到府中的石越,一見著正和陳良下棋的潘照臨,便笑道:“潛光兄,你輸了。”

“哦?”潘照臨輕輕推開棋盤,眯著眼睛望著石越。陳良一面收拾著棋子,一面笑問道:“先生卻是輸了何事?”

“子柔還記得十幾天前潛光兄說過的事嗎?傳聞雍王到處活動,甚至連太後也暗中支持雍王。當時潛光兄曾說雍王可能學八賢王之舉,入宮問疾,逗留不出,而太後則會與之裏應外合,此事不可不防……”

“原來是此事,難道我料錯了嗎?”

石越笑著點點頭,道:“潛光兄可知今日在集英殿發生了什麽?今日太後當著百官的面,大贊太子莊重、穎悟、純孝,還想百官出示了一份太子手抄的佛經!”

“佛經?”

“正是,太後對百官說,太子自皇上服藥開始,就開始抄寫佛經,替皇上祈福。太後特意將此佛經,頒示宰臣傳閱。”

潘照臨聽石越說到這裏,不禁啞然失笑:“佛經?六哥還未滿九歲吧?”

石越想起此事,也不由笑道:“誰又會如潛光兄這般不識時務,來問這等大煞風景的事情?我看過那筆記,端的是端正恭敬,實在好書法。所以宰臣也紛紛拜賀,贊嘆社稷得人。”

陳良卻笑道:“如此說來,太後親自頒示佛經,自是為了向百官宣示她對太子很滿意。先生果是輸了。”

“我和兩府諸公也都松了口氣。”石越笑道,“此前那些傳言,因沒什麽真憑實據,大家雖然口裏不說,但心裏面總是不放心。果真太後有別的想法,先不說其他,但是百官又要因此事而分裂成兩派,便非國家之福。雍王真要學起八賢王來,他內裏頭有個威信極高的母後,兩府中可還不知道要誰去做李迪呢。”

“李迪又何足道哉?!”潘照臨不屑的說道,“如此說來倒是我太小瞧太後了。我一直以為故曹太後才是真正的女中人傑,看來當今這位太後,也是有見識的。她罵陳衍,出示佛經,是既想保全兒子,也想保全孫子。”

石越點點頭,道:“雍王也是聰明人,這麽一來,他也知道該收手了。”

“那卻未必。”潘照臨卻語出驚人,“公子可知世間常常有利令智昏者?”

石越不以為然的笑道:“縱是利令智昏,也要有本錢。一個無兵無權的親王,又沒有太後支持,可還及不上一個祥符縣尉。”

“我怕是他根本不相信太後不支持他,又或是幹脆想迫使太後支持。公子還記得李敦敏說過的事嗎?有傳言說雍王在暗中拉攏班直侍衛……”

“潛光兄是說雍王想兵變嗎”石越不由笑出聲來,“他倘能真有那本事發動兵變,那到時候太後為了保全兒子的身家性命,會不會戰到他那邊去的確難說。畢竟人人都知太後疼愛這個兒子。可是,他有什麽本錢來兵變?自皇上病重起,每日都有宰臣輪流宿衛,一旦右邊,可以便宜調動天武軍於皇城司應變;班直侍衛輪值,也由兩府親自安排,沒有一定之規。若無太後支持,便算他拉攏了一些班直侍衛,難道他要帶著這些人攻打皇城麽?”

“以往最擔心的,便是他借著太後的名義,住在宮裏頭不出來,到時候居中應變、緩急難應。所以我與荊公、君實相公商量好了,若真的到了那一步,我們就要請旨帶兵宿衛,直接到福寧殿輪值。再設法將信不過的班直侍衛調到講武學堂去讀書,以策萬全。可今日看來,這事卻不用擔心了,便是今日元旦,太後都不許諸親王、郡王在宮裏逗留,並明令日後問疾請安,亦只需上表疏即可,不必入宮;太後還叫諸王學太子的孝行,在府中為皇上齋戒、抄寫佛經……”

石越說完,陳良也忍不住在旁笑道:“本朝‘安全’宗室之法,可以說無微不至。兵變奪位之事,學生也以為絕無可能。況且就算雍王控制了一點班直侍衛,也不至於那麽糊塗,太後明明已經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表明態度,他沒有太後的默許,怎能去賭太後到時候是去幫兒子還是幫孫子?太後雖然寵他,但是這手心手背,亦不過一念間的事。這豈非是拿著三族的性命開玩笑嗎?”

二人說的話可以說句句在理,連潘照臨一時也覺得自己是疑神疑鬼,過於多慮了。不由也笑道:“公子與子柔說的是,原本擔心的亦不過是太後,果真太後主意拿定了,管他什麽王,原也不必放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