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 第三節(第2/3頁)

便是這樣的一群宗室,竟然敢毆打鴻臚寺主簿!

即使他們不知道吳從龍是石越的門生,亦是不可思議的——這背後必有隱情。而吳從龍回汴京沒有幾天,亦不太可能與這些宗室們有什麽私怨……“四哥!”埋頭想著心事的田烈武,竟然沒有注意到蔡京進來,待到蔡卞起身相迎,他才恍然跟著站起來。

“田侯,老七,不必拘禮。”蔡京招呼著二人又坐了,自己也坐下來,端起茶來喝了一口,卻又苦笑著搖搖頭。

“這案子實是棘手。”他揮了揮手,令廳中的仆人都出去回避後,才又移目田烈武,道:“田侯亦是一點風聲也未聽著麽?”

田烈武愕然道:“不知大府所指?”

蔡京卻只是望著田烈武——他對田烈武的底細,可以說摸得一清二楚,田烈武與李敦敏、曹友聞等人過從甚密,而這二人不僅是石府的新貴,曹友聞更與吳從龍是故交,二人又與陳良、司馬夢求、範翔,皆是好友。蔡京斷斷不肯相信,吳從龍剛回汴京,這麽大的事情,竟會不和他的這些好友們商議。而曹友聞和田烈武在熙寧十七年替還是太子的小皇帝所做的事情,已經讓蔡京給他的這位舊友也打了一個鮮明的印記。蔡京甚至疑心,吳從龍所謀劃之事,正是受皇太後或者小皇帝身邊的人所指使——這樁事情,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是為了鞏固小皇帝的帝位!

田烈武如何可能不知道?

但是他觀察田烈武的表情,竟又看不出什麽異樣來。蔡京素聞田烈武忠厚,一直以為可以欺之以方,此時卻不免要覺得面前的這位陽信侯,深不可測,不可小覷。

田烈武可以裝傻,蔡京卻不可以裝傻。

這樁案件的確很棘手——他既可以大事小化的處置那個什麽北海侯,上章彈劾吳從龍;亦可以嚴厲制裁那群宗室,而對吳從龍的事情不聞不問。

對於蔡京來說,審出事情的真相是一回事,但斷案的標準,卻既不是根據大宋刑統,亦不是根據編敕所的編敕。案子如何判法,取決於雙方背後的勢力。

若是這樁案子,竟然涉及到皇太後、小皇帝與太皇太後的宮廷鬥爭,那麽此事便不止是棘手了,簡直就是燙手。蔡京固然想討好小皇帝,為將來打好基礎,但是他亦從來都不想得罪高太後。

他的目光始終沒有從田烈武身上移開,“事情之起因,乃是因為吳從龍私下裏寫了一封劄子,建議朝廷仿成周之法,將諸房宗室封建至南海立國……”

“啊?!”他這邊話未說完,那邊蔡卞已激動得站了起來,“封建南海——這吳從龍乃何許人?竟有這等膽色、見識?”

“這吳從龍,亦是石相門下之士,與石府的陳子柔先生、雲陽侯司馬夢求,皆是布衣之交……”蔡京淡淡說道,一面留心田烈武的神色,卻見田烈武一臉的莫名其妙——他自是很難想到,田烈武讀書全是自學,所知歷史多半靠聽評書,汴京街頭的評書,最可靠只說到東周,再往上便全是神仙鬼怪了,他若說“西周”,田烈武或還聽得懂,他說什麽“成周”,卻叫田烈武想了半天,亦想不出來究竟是哪朝哪代……至於“封建南海”,於田烈武就更加難以理解了。

但蔡京素聞田烈武“文武雙全”之名,哪裏又會知道他的學問可不如何全備。這時候反而越發覺得田烈武心裏有鬼,這才裝傻過頭。

蔡卞卻未有蔡京這許多的心機,兀自興奮不已,“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如此說來,那幾個宗室,卻是甚沒出息。”

蔡京點點頭,“老七說得不錯。吳從龍的這奏折,不知如何,尚未上奏朝廷,反而先流傳出去——宗室之中,竟先得知了此事。這北海侯一幹人,得知吳從龍竟欲建議朝廷將宗室全部分封到南海諸島去,對吳從龍早已懷恨於心,不巧卻在單將軍廟遇著,年輕氣盛,幾句口角,竟致動起手來……”

“將宗室全部分封到南海諸島?”這句話田烈武卻是聽懂了,“可……這朝廷如何肯答應?”宮裏有很多叛逆!他心裏面一想起小皇帝的話,便覺得一陣刺痛。如果這些“叛逆”全部被趕到南海……田烈武只覺得這吳從龍實是個忠臣——這必是曹友聞的主意。這一瞬間,蔡京之前話中之意,他立時全部都明白了。

曹友聞的這個主意,確是不錯。只是不知為何他竟沒有與眾人商議——難不成,石相亦暗中支持此議?田烈武馬上想到。但他卻不覺得此事可行,莫說南海諸島,便是嶺南,在汴京那些養尊處優的紈絝子弟眼中,便已經形同地獄。而南海諸島,更是遠隔重洋,又是瘴癧之地,誰又願意放棄富貴的生活去那種地方?將這許多宗室趕去南海諸島,形同流放,便是田烈武也知道,這種事情非得由雍王、曹王帶頭不可,太皇太後又如何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