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 第一節(第2/5頁)

高太後不能確信此事背後是否有人操縱,但是宗室們顯然亦感受到了危機。找高太後遊說、哭訴、爭辯此事的宗室,也越來越多。那些不想離開汴京的,不想放棄眼前衣食無憂生活的宗室們,心裏也明白,太皇太後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他們希望能夠用親情來打動太皇太後,用倫常之義來保護自己的生活。

而且,目前依然沒有一個宗室表態贊同封建——在這樣的情況,朝廷若要強制封建,無論是高太後還是兩府,都免不了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即使是高太後,亦不可能在這樣的情況實行封建,倘若宗室一致反對,高太後亦得有所避忌,否則難免會被人視為呂後、武後之流……更何況,在外人眼裏高高在上的高太後,其實依然只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她會為自己的兩個兒子計算——封邦建國,的確有很多好處,不需要那些大臣反復強調,她也希望自己的每個兒子的後代,都能掌握一個國家——她並非連這點都看不到。她的確不願自己的兒子離開自己的身邊,但是這亦並非不能克服。然而高太後亦在暗地裏查過,拋開海上航行的危險不提,南海諸島的瘴癧的確不是玩的,尤其是北人在當地生活,病死,夭壽,都是家常便飯。如果封邦建國的代價是要兒子的性命,這樣的事情,高太後是絕不會答應的!

因此,當高太後身處這樣的旋渦的最中心時,她知道自己別無選擇。她若還想能夠掌握此事,便一定要讓人們知道畏懼她,知道她沒那麽容易被打動,沒那麽容易受人影響。說到底,她握有最終的決策權。若人們知道她足夠堅定,那麽便會首先妥協。

既然已身為天下的主宰,那麽軟弱一面,便絕不應當再展露出來。

“小娘娘——放了這些鯉魚,便可以給父皇祈福麽?”站在向太後與王賢妃身邊的溫國的聲音,在這個悲傷、壓抑的氣氛中,令人感覺到一種生氣。高太後也越來越喜歡這位長公主,她覺得溫國這個孫女,在所有的公主中,最象她自己。高太後知道溫國問的是王賢妃,溫國喜歡管朱妃叫“大娘娘”,王妃叫“小娘娘”。

便見王賢妃擦了擦眼淚,輕聲回道:“是啊。釋家說一切有為善法中,以放生功德第一。”

“那我也想去放幾尾……”溫國口裏說著,眼睛望著的,卻是高太後。

高太後不覺心裏一酸,不由得點了點頭。

“臣妾亦曾發下願誓……”一面望著溫國朝池邊走去,王賢妃也走到高太後跟前,跪下低聲說道:“臣妾想用自己的月奉,替大行皇帝放生一千尾金尾鯉魚,還乞太皇太後成全……”

高太後微微點了點頭,“此乃是你的心意,你叫內侍去買了再放生便是……”

“但是……但是,臣妾希望能將鯉魚放生到黃河……”王賢妃雖然有點遲疑,但還是鼓起勇氣說道。

“黃河?”高太後不由有點訝異,“放生在哪裏不是放生?為何還要特意去黃河?”

朱太妃覺察到高太後語氣中的不悅,連忙打著圓場:“是啊,妹妹,若是放生,一個又一個不如在後苑。此處至少無人捕撈,若放生在黃河,未必……”

“但它們是鯉魚!”王賢妃倔強的打斷了朱太妃的話,“它們應當放生於黃河。”

連高太後一時都沒有明白王賢妃話中之意。

“鯉魚若是在瑤津池內,固然可以悠閑自在,不必擔心被人捕撈,成為人口中之食,然一輩子便只能做鯉魚。”王賢妃擡著頭,望著高太後的眼睛,毫無退避之意,“它們只有在黃河中,才可能有朝一日成為躍身為龍!即便可能成為盤中美餐,即便要與別的魚爭食飽腹,逆遊而上跳龍門時,還要受許多艱辛,然而倘非如此,它們便無法成龍。大行皇帝乃是真龍化身,如今龍馭賓天,以大行皇帝之身份,雖放生一千條鯉魚,又如何及得上放生一條真龍?”

“你的心意可嘉。”高太後淡淡應道。她瞥了一眼旁邊的後妃們,這些女人要麽竊竊私語,要麽雙手合什阿彌陀佛,一個個不知是在心裏嘲笑王氏的可笑,還是在假惺惺的稱贊她的心志,也許有些人,還暗暗嫉妒她討好了自己。這些蠢婦,沒有一個聽得明白王氏在說什麽……“太皇太後可是恩……”

“你自己自是不得隨便出宮,這番心意,你叫成安縣君幫你達成便好了。”

“謝太皇太後恩典。”

王氏叩頭謝著恩,但高太後卻已經沒興趣再理會她。她的目光投向瑤津池,鯉魚……王氏的比喻倒也恰如其分,太祖太宗皇帝的子孫們,如今不正如這瑤津池裏的鯉魚麽?縱有著龍的血脈,有朝一日亦可化身為龍,但在這瑤津池中,安辜富貴,養得再肥再大,卻只得做一輩子的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