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 第四節(第4/5頁)

想著這些煩心之事,唐康便覺索然,幹脆把書給丟了。無論如何要想個辦法。唐康在心裏想道。司馬君實不願意面對現實,那就逼他面對現實。

他一面心裏謀劃著,一面隨手翻弄著擺在書桌上的一堆名刺、劄子,這都是這十多日收到的,遲早都要一一回訪。其中有幾分名帖放在顯眼處,這些都是金蘭替他打理的——自從唐康回京任職後,他們夫妻關系好了許多,雖然他心裏仍有芥蒂,但是有金蘭替他打理這些事情,唐康心裏也知道,他找不到第二個人能比金蘭處理的更好。如這些名帖,既是放在顯眼處的,那必是金蘭認為重要的。

他一張張拿起來看,擺在最上面的,是武城侯楊士芳與信陽侯田武烈送來的劄子。那是上次他們訪唐康不遇,唐康著人送了封劄子去謝罪,這是二人的回書,約唐康在方便時小聚的。他知道楊士芳的心思,笑著搖了搖頭,將劄子丟到一邊,拿起了第二封。

第二封卻是永豐張叔夜的名刺。唐康看到這個名字,不由愣了一下。這些天來,這個張叔夜的名字他已經聽了不過十次了,舉薦他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來樞密院替他說項的人不計其數,甚至密院內部也有不少人稱贊他。唐康雖然知道他的背景,卻原也不以為意,但金蘭將他的名刺放在這顯眼之處,看來又是個麻煩人,這張家的故舊,一定比他想象的還要多,還要重要。

既然如此,將這個叫張叔夜的家夥調到廣信軍去做通判好了。遼人如果南下,十之八九要過遂城,不是將門之後麽?那就看看他有沒有他祖上的本領。不過,唐康也只能想想而已。他既決定不了一個六品官的任用,而且也知道這個張叔夜想要的,是樞密院某房的同知事,或者是兵部的員外郎這樣的職位。

他哼了一聲,將這名帖扔進廢紙簍裏,又翻了幾張名刺劄子,卻都是些沒意思的人和事,心中所謀之事,更無半點頭緒,他心間煩惱,不由站起身來,大喝一聲:“來人!”

一個門外伺候的親隨連忙跑了進來,欠身問道:“官人有何吩咐?”

“備馬,去杭州正店。”

“是。”那親隨忙哈著腰答應了,退出去準備。

這杭州正店,坐落與熙寧蕃坊惠民河畔。店主不是旁人,姓楚,名沅——正是楚雲兒當年的侍婢阿沅,這楚姓,乃是她為紀念故主而改姓。她在楚雲兒死後不久,負氣出逃,飽經滄桑,後來被陳元鳳偶遇,先是送至現任太府寺丞的李敦敏府上安置了一年多,後來才稟明石越。石越雖然對此大喜過望,但是他知道阿沅的性情,深悔當年之粗暴,因阿沅既不想回石府,又不願嫁人——以她的身份經歷,即使有石越作伐,也是嫁不了什麽好人家,除非她願意當妾——因此,幹脆便順了她的意,在熙寧蕃坊覓了處好地方,重金買下,送給她,開了這麽家杭州正店。所有這些,石越怕惹彈劾,不便出面,且阿沅也不願意領石越的情,故全是唐康與李敦敏經手辦的。

這阿沅雖盡力很多苦楚,對旁人性子似改了不少,但對石府,卻仍舊如初,甚至是有更多的怨氣。她回到了汴京,與石府並不太親近,唯獨只與唐康說得上話,只是唐府的兩位夫人,都是名門出身,卻比不得石府的桑梓兒出身較低,能折節下交——二人雖說對人和氣,但那種“和氣”,是骨子裏高高在上的“和氣”。若真讓她們與阿沅這等侍婢出身的女子來往,那卻是萬萬不可能的事,二人便是與阿沅多說的一句話,都似乎是玷汙了自己一般。因此,阿沅也幾乎從不去唐府,反倒是將住了一年多的李敦敏家當成自己的娘家一般。

但唐康卻會經常主動來這杭州正店,盡管阿沅也不如何對他假以辭色。

在唐康的心裏,少有什麽兒女之情。但不知為何,對這個阿沅,唐康卻似乎懷抱著一種愧疚,同情,也許還有他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的……無論如何,當年楚雲兒之事,唐康知道自己是有責任的。而這個女孩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他一手改變的——原本,她應該與她那美麗的主人一道,在杭州過著平靜而快樂的生活。

除了這些愧疚,這家杭州正店,也是唐康很喜歡的地方。

這家店店如其名,店裏的侍女,小二,茶博士,都是杭州人,說的都是帶著杭州口音的官話——杭州可以說是唐康的第二故鄉,如今甚至可以說是第一故鄉,因為他的父母兄弟,大多定居於杭州。來到這裏,讓唐康有一種回到故鄉的親切感。

而阿沅雖然對他愛理不理,但反而更讓他覺得舒服自在。禮貌周到,有時讓人舒服,但有時候其實一種距離,把人隔的遠遠的。唐康覺得自己也許是有點賤骨頭,但是,他的確覺得這裏更像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