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 第四節(第3/5頁)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辦法。但是石越並不想用那個方法。只要他足夠堅持,不管司馬光願不願意,石越能夠讓國家進入戰前狀態。但他不像冒這個政治風險。特別現在是一個敏感的時期,如果他表現出與司馬光過於明顯的分歧,一定會被人利用。

況且,他還有別的更加溫和的牌可以打,只不過他有點拿不準能否成功。

他也許可以找一個人幫忙。

這六七年來,一直小心謹慎,低調行事的清河郡主,在高太後面前有巨大的影響力。高太後不會容忍一個上官婉兒,但是清河郡主生性謙退恬淡,平素從不主動發表意見,偶爾高太後見詢,卻常一語中的,這麽著跟了高太後六七年,石越知道,高太後實際上已經越來越重視她的意見,許多的決策都會咨詢他。

而石越與清河郡主的關系非常密切——兩家過往的交誼不說,清河郡主的獨子狄環訂下的親事,便是石起的第三女。原本清河是想讓石蕤嫁入他狄家,但是議婚之時,蔔吉禱簽,皆不如意,只能作罷。除此以外,清河的父親趙仲全與紹聖十年封建於歧國,石越也是極盡禮遇。

自紹聖二年春諸路旱災,同年冬京師雪災,三年秋京西路、陜西路大旱,四年春又有小規模的旱災……連續三年的災害頻發,雖然不是全國範圍的大災害,而且宋廷也竭力救濟,但仍然免不了出現大量流離失所的災民。其時還處在恢復期的宋廷,一方面為了避免出現大亂子,一方面為了支持南海諸侯,於是派遣官吏在發生災害的地區招募流民出海,三年之內,先後總計賞賜給南海諸侯近十萬人口。但這自然不是公平分配的,其中雍國與曹國因為最親貴,各得到兩萬人,鄴國也分配到了一萬人。但是,紹聖四年才就封的歧國,在石越的有意關照下,竟也得到了近兩萬人——也就是說,石越把當時還在杭州、廣州等港口停留的災民,幾乎一股腦全部給了趙仲全帶到了他的封國。

紹聖五年,因為歧國公傳回水土不服染病的消息,石越又向高太後請旨,從翰林院挑選了十名醫官,整整裝了兩船的醫書、草藥,賞賜給了歧國。又因傳言歧國所在的婆羅洲有食人蠻夷,同年,石越又以此為借口,賜給同一年封建、同在婆羅洲的歧國、洋國、英國各一個指揮的東南禁軍,以及足夠裝備千人的武器盔甲。

石越甚至還暗中差使唐家協助趙仲全,僅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築起了一座堅固的東歧城。

若以立國形式而言,南海諸侯中,再也沒有比歧國公趙仲全來的更加輕松的了。

石越與趙仲全沒有什麽交情,他如此關照,清河郡主自然也是心中有數的。與石蕤的婚事不協,她仍然堅持聯姻石家,便已經是一種投桃報李之舉。

如果請清河郡主在這件事上設法說服高太後,清河郡主一定不會拒絕。但是,如果讓人知道是他石越請清河代為遊說,那麽對他和清河,都會是滅頂之災。只不過這種風險是很小的,石越深知清河郡主是極聰明的人。

讓石越猶豫的是,清河雖然對高太後很有影響力,但卻不是一定能說服高太後。他拿不準成功的幾率有多大,若是不夠大,他覺得輕易不該找清河幫忙。

就在石越還在為是不是要找清河幫忙而猶豫不定的時候,唐康也在心事重重。他在太皇太後面前力陳遼人即將南侵,接過出了換回石越的一頓臭罵以外,竟然是什麽作用也沒有。他瞄了一眼書架上的歷書,今日已是二月十日!

紹聖以來,不知道怎麽回事,汴京的天氣一年比一年冷,紹聖二年的冬天,汴京竟然整整下了一個月的雪,黃河冰凍,載滿了糧食的牛車也能通行無阻。此後幾年,雖然沒有那樣的暴雪成災,但是如今已是二月,已經算是春天,但一大早起來,唐康就能感覺一股寒流直鉆進脖子裏。

這日仍是旬休,不用上朝,也不用去樞密院當班。唐康自出師遼國回來後,恰巧又趕上王安石去世,忙了一通,他又因為被石越訓斥,自己的主張又不被朝廷采納,心中不快,因此這一陣都是閉門謝客,每日自樞密院回來,便只是在書房讀書。

今日文氏因許了幾個孩子去動物園,早早便出了門。金蘭因為是逢十——太皇太後特別恩許,凡是假日,特許金蘭進宮陪王賢妃說說話。大宋法令,逢十旬休,因此金蘭一大早便進宮去了。唐康在家讀了一會兒書,心裏翻來覆去的卻只是念著遼人要南犯的事,也沒什麽心思。他性子如此,當日石越與他說的,不論有理沒理,反正他也沒如何往心裏去。畢竟,不管石越高興不高興,他也承認了遼主是很可能要南犯的。對於唐康來說,知道這個就夠了。況且,石越所說的,也許有理,但唐康覺得,總歸是保守了一點——以今日之形勢而言,如若真的恢復了幽薊故地,大宋控制著雲州,幽州,管他契丹南下不南下,哪用得著這麽風聲鶴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