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 第二節(第3/4頁)

但情況怎麽看都無法讓人樂觀。

易水並不是什麽天險,在下遊還能行舟,然而在雄州境內的易水,水深流急,河面狹窄,不能行舟,大宋水軍無用武之地。而遼軍在河對岸,僅憑弓弩就可直接攻擊水寨。兩座水寨都是木寨,他害怕遼軍火攻,不敢在寨內囤放火器,可寨中又無法安放床弩。如此一來,他們也只能依靠普通的弓弩與遼軍作戰——這不過是相當於兩個固定的大陣。寨中的禁軍,士氣低落,人懷恐懼。直到柴貴友大賞今日白驛溝之戰的消息傳來,水寨中的氣氛,才又變得活躍一點。

到了後半夜,去往歸信的探子渡河回來,帶來的消息讓趙隆更加心情沉重——遼人的先鋒,已經將歸信縣城圍了個水泄不通。探子堅稱他看到遼人營寨相連,至少有上萬人馬。而且有許多的步軍!這些契丹步軍如今正在歸信城外,打著火把,連夜伐樹,並且有大批的工匠在制造攻城器械。

這讓趙隆實在無法相信。他將他負責情報的行軍參軍韋榮兒叫來,令他親自渡河前去打探。但心裏面,他卻已經相信那探子所帶回的情報。他隱隱地感覺到遼軍的這次南犯不同尋常,然而他卻無法分辨是否如此——這雄州城裏,沒有人真正經歷過遼國南犯。

也許這就是遼人與西夏人不同的地方。

趙隆原本早就已打定主意絕不分兵去救歸信。但當真正聽到探子帶回的消息,他又猶豫起來——歸信城中,有他們五百部下!

領兵去救歸信,的確是冒險,有可能就此被遼軍殲於歸信城下,導致雄州不戰自破。但若讓遼人從容攻下歸信,他們便可以以歸信為據點,來進攻雄州,將來要想守住雄州,就更加困難了。

他一直猶豫道天明,也沒有拿定主意。而從容城卻傳來了更壞的消息——容城降遼了!

容城降遼的具體情況,直到四月十日的中午,才打探清楚。他的第二指揮使江守義在遼軍抵達城下之後,就殺了容城知縣,打開城門,降了遼人。肩負監軍之責的軍法官李月,也一道降了契丹。這件事情在雄州禁軍中造成了極壞的後果,一面是柴貴友、胡玄通等人隱隱流露出來的猜忌與防範,另一面是惱怒的杜台卿幾乎變得歇斯底裏,他下令將他的衛隊派到每個指揮的虞侯身後監視,又命令徹查軍中與江守義、李月往來密切之將士,一時之間,雄州之內,人懷猜忌,上下相疑。

趙隆明知這樣是軍中大忌,但他亦無計可施。江守義乃是他一手提拔的,即便是他趙隆,也是懷疑對象。他若再敢替這些通遼的疑犯說話,休說杜台卿不會聽他的,柴貴友只怕就要解除他兵權了。

另一方面,這兩天的時間,一水之隔的歸信城,戰況之慘烈,讓人揪心。

圍攻歸信城的,是三千契丹騎軍與八千渤海步軍,還有大量的漢人工匠。遼軍連夜造出幾十架雲梯,十幾架撞車,自九日清晨開始,就對歸信城發動一波一波的猛攻。歸信知縣任傅良平日治民,素懷恩信,此時親冒矢石上城墻指揮守城,趙隆的第四指揮半日之內,陣亡過半,指揮使、副指揮使、虞侯全部戰死殉國,任傅良斬了前來勸降的遼使,又將自己未滿三歲的獨生幼子扔下城墻摔死,以示必死之意。兵力不足,他就強征城內十六歲以上男女,全部上城墻守城。歸信縣城墻內外,死屍橫積,但遼軍上萬大軍,攻了整整一天,傷亡了一兩千人馬,歸信竟然就是攻不下來。

九日晚上,任傅良又募集了三百死士,在夜色掩護下,從城中地道出城——這歸信地道據說乃是名將楊延昭所建,出城之後,直達遼軍陣後。這只奇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夜襲遼營,將遼人辛苦造好的雲梯、撞車,燒了個大半。又有十余人分道奔出,前往各處求援。

前來瓦橋關求援的兩名死士,在柴貴友與趙隆面前聲淚俱下,苦求一日,見二人並無發兵之意,兩人不顧柴貴友與趙隆阻攔,一人繼續南下求援,一人竟然又遊過易水河,要與任傅良同生共死。就在易水北岸,趙隆眼睜睜看著他死於遼軍攔子軍箭下。

到了十一日,歸信的戰況更加慘烈。

遼軍後繼大軍陸續趕到,歸信城外,旌旗遍野。遼軍運來兩尊火炮,四架拋石機,還有自容城繳獲的大量震天雷。隔著易水,趙隆都能聽見歸信火炮發射時的轟隆聲,瓦橋關內外,氣氛凝重,每個人都鐵青著臉,心事重重。歸信的每一聲炮聲,都像是打在了瓦橋關守軍的心頭。知道日落時分,炮聲終於停下,每個人的心都沉到了深淵之下。

果然,入夜之時,趙隆接到斥候的報告——歸信陷落。遼軍用火炮轟開了城門,而江守義與李月帶遼軍找到了雄州地道的出口,遼軍兩道打入,任傅良率軍巷戰失利,自刎於縣衙之內。遼軍旋即縱兵大掠,歸信一城,幾成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