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 第二節(第2/4頁)

“太皇太後!”石越緩緩出列,拱手行禮,高聲回道:“契丹毀盟背信,乃是自取敗亡,太皇太後不必憂心。”無論他心裏有多慌亂,在這內東門小殿,他都必須表現得胸有成竹。

“太皇太後放心,我大宋如今國庫豐盈,士甲精練,只因兩朝結盟,通好已久,不欲失信義於萬國,且念及兵戈一起,死傷必眾,大傷天和,方委曲求全,謀求兩國之和好。他契丹雖強,難道我大宋便是弱國麽?!他遼人既背盟在先,那臣敢請太皇太後頒詔於天下——我大宋若不能擊破遼軍,將契丹逐出國境,乃至收復燕雲,誓不言和!”

石越厲聲說出這番話來,真是一殿皆驚。眾人都沒想到一向謹慎的石越,竟敢出此大言,毫不留退路。高太後也是驚疑的望著石越,道:“丞相雖有決勝之念,然……”

她話未說完,便見石越跪拜於前,慨聲道:“太皇太後!主辱臣死!契丹既敢犯境,太皇太後若信臣用臣,臣若不能將擊敗契丹,將其逐出塞外,臣甘當軍法!”

“丞相果然有此信心?!”如此決然之話,令高太後也不由大感意外。

“太皇太後素知臣非徒知妄言之輩!”石越斬釘截鐵的回道。

“好!”連高太後也不由拍座而起,望著石越,道:“丞相能破契丹,吾亦能專任丞相!”

“謝太皇太後恩!”石越連忙頓首拜謝,“臣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丞相請起!”高太後凝視石越半晌,緩緩坐回禦榻,一面對眾人說道:“諸公都聽到了,禦敵之策,吾一聽於子明丞相!”

她話音剛落,範純仁與蘇轍已躬身頌道:“太皇太後聖明!”其余眾相措手不及,不得已下,也只得紛紛附和。

石越謝恩起身,又道:“太皇太後不以臣愚鈍,委臣以大任。然天下之事,臣敢專任其責,不敢專任其事。臣敢請太皇太後,組禦前會議,非常之明,暫合並兩府事權,以專其事。”

“禦前會議?”

“正是。”石越欠身道:“與契丹之戰,乃是傾國之戰。必集全國之財力、人力、兵力,方能成功。臣以為,兵部尚書韓忠彥、樞密副使許將、兵部侍郎司馬夢求、樞密院都承旨劉舜卿、副都承旨唐康、職方館知事種建中,皆知兵善謀,可委之以軍務,樞府、兵部之事,由此數人統籌謀劃,必無錯漏。”

“戶部尚書蘇轍、工部尚書呂大防、吏部侍郎王存、工部侍郎曾布、權司農寺卿唐棣、權太府寺卿沈括、權知軍器監事蔡卞,素有能名,凡財用、糧草、衣物、兵器、役夫之事,由此數人統轄,數十萬大軍,供給可保無虞。”

“此外,刑部尚書李清臣,禦史中丞劉摯、知開封府王巖叟,凡糾察天下,以防小人趁機興亂,委此三人,則反側自消。至於詔告文書、討敵檄文,則委以翰林學士安燾、蘇軾,都給事中胡宗愈。而臣與君實丞相、樞密使韓維、吏部尚書範純仁總領諸事,凡事議而後行,庶幾不誤國事!”

石越的這番安排,算是煞費苦心。他知道高太後雖然此時說讓他專任其事,但他到底不可能真的便就此專權獨任,否則用不了幾天,高太後便會想辦法來架空他了。他提出這個禦前會議,一方面是為了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自然也是為了讓高太後安心。而這禦前會議中,最關鍵的當然是兵權與財權,前者直接決定戰場兵調度、將領這任命,後者則關系到不讓軍隊餓肚子,維持長期作戰之能力。他一方面要將這兩者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以便能令行禁止,另一方面,又必須讓高太後與朝中各派勢力覺得可以接受,因此,他讓韓忠彥與許將來分掌軍務,而以呂大防、王存這兩個舊黨,來參掌財權。雖然人人都知道,他實際上將自己的心腹,凡是能夠資格安插進去的,都安插進了其中,但這對眾人來說,畢竟是意料中的事情。

果然,殿中眾人,無人表示異議。連高太後也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丞相此策甚善。”

“謝太皇太後。”石越又道:“如此,則今晚便征召諸人,自明日起,皆至尚書省辦差。今晚便要勞煩韓相公、許相公召集司馬夢求、劉舜卿諸人商議,弄清楚若西夏東犯與否,各能調動哪些西軍東援?沿途各要經歷哪些州縣?明晨好將這些送至蘇相公、呂相公處,以便二位相公安排各州縣準備路途之軍糧供應。此外,須敦促種建中,盡快查明契丹之兵力部署,京師禁軍哪些留守,哪些北上,也要有個章程。”

他說得雖然客氣,但這儼然已是命令。韓忠彥與許將對視了一眼,默然不語。見高太後點頭道:“那便辛苦二位相公。”二人這才出列,欠身應道:“臣等必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