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 第五節(第2/7頁)

這樣的權力的確也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翟原竟然比唐康先到了館陶。

買一個奴婢要幾百貫,從河北募集這樣整整一家五口前往雍國,也許都不過幾十貫而已。對於南海諸侯來說,這的確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而朝廷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必然相會鼓勵他們招募逃難百姓。只是未必每個諸侯國都能把握住而已。

唐康就很疑惑,雍國哪來這麽多錢?這不是生口貿易,可以以貨換人,翟原必須手裏就有充足的緡錢,保證能養活他募集到百姓,至少能順利走到杭州。這不是一筆小錢,雍國諸事草創,國庫不會太寬裕,更不可能有多少錢放在翟原手裏。

他正想著這些,翟原已經發現了唐康,連忙吩咐了身邊的從人接過他的工作,朝唐康走了過來。一面抱拳笑道:“唐康時如何也來館陶了?”

二人早已是十分熟稔的,唐康也抱了抱拳,笑道:“許你翟十八來得,我卻來不得?”

二人相視大笑,唐康又替他引見了陳元鳳諸人,一面笑道:“你腳倒是長。”

“不長不成。”翟原也笑道:“朝廷敕榜一頒布,我便連忙請了太皇太後的恩旨,趕緊到了大名。誰曾想到大名也沒用,又巴巴跑到了這裏。我家三王子給朝廷上了表,國家有難,諸侯自當同仇敵愾,雍國雖然草創之初,將寡兵少,亦請兵一千,與契丹決一死戰。大宋是父母之邦,我們效忠皇上,自是義不容辭的。但太皇太後、皇上與兩府顧念敝國立國未穩,不許發兵。那我們幾個同僚計議了一下,大戰將起,必有百姓受苦,朝廷雖然德被天下、恩及萬民,必會盡力賑濟,但這方面我們亦可盡微薄之力,替朝廷稍分其憂。當然,諸侯們自己也有好處……”

他倒是說得冠冕堂皇,但這並非正式場所,因此陳元鳳等人聽得無不皺眉。但唐康素知雍國自封建以來,做任何事情,都是既要得實利,又要外表漂亮好看。對大宋的忠心表得最響的,向來都是雍國;而與遼國打得最火熱的,也是雍國。因此倒也是習以為常,只是笑道:“難不成還有別的諸侯國也來了?”

“那是自然。”翟原笑道:“我是四日前到的。曹國的李五是三天前到的,鄴國與歧國朝中有人,人是昨日才到,可是募人卻是六天前便開始了……”他一面說一面朝著鄧方進笑了笑。

鄧方進也笑道:“諸位大人都不是外人,這是上頭的關照。清河郡主托人叮囑了,這也是舉手之勞。”

翟原又笑道:“昨日連周國也來了人,我聽說其它的諸侯國準備幾國聯手來招募百姓。”

“連周國公也發財了?”唐康不由吃了一小驚。他知道周國是最為拮據的,雖然潘照臨因為與柴遠交好,對周國也有照顧,但這大募災民,畢竟是要錢的。

“什麽發財?都是舉債度日。”翟原對唐康倒也沒什麽隱瞞,笑道:“反正誰也沒有鄴國與歧國好命,錢莊總社要賣清河郡主的面子,就是平常借貸的息錢,不用任何擔保,先期就借了八十萬緡。我在汴京跑了兩日兩夜,腿都跑斷了。找那些錢莊、巨賈,自作主張,借了一筆債,兩分息,一年後還——我家大王知道了,肯定要將我丟講海裏喂了魚——但也總算借到了這筆錢。曹國不知道是如何弄到錢的,李五諱莫如深的樣子。周國發行了一筆鹽債,自然不是用鹽稅擔保,我聽說是分一年、三年、五年還債的,也是找了些巨賈來買,息錢也低不了,可好歹比我強,不用全部一年後還清……”

“比你翟十八強?”唐康嘿嘿冷笑了幾聲,“你肯掏二分息,借的錢只怕比周國多十倍也不止。”

“哪裏哪裏,還要康時與陳大人、遊大人、任大人多關照則個。”翟原嘻嘻笑道,“這樁差事辦妥當了,日後定當報答。”

“那自不必。”唐康知道翟原的“報答”二字,絕不是說說而已,保不定過了幾日,便有雍國來的什麽奇珍寶貨到了自己的府上——這鄧方進看起來與翟原也很熟悉,唐康不問可知,不曉得他受了翟原多少好處。因又說道:“這是公私兩便之事。你辦得好了,亦是幫我們大忙。於大宋也是有好處的。”

果然,便聽鄧方進在旁笑道:“正是,正是。諸侯國與大宋本是一體,此次為國分憂,也解了我們不少難題。”

聽得陳元鳳在旁邊直冷笑。但鄧方進便假做沒聽見,只是笑嘻嘻的。幾人又寒暄了一陣,唐康便以公務在身,辭了翟原。眾人轉回馬車,唐康便皺眉不語,一直到了館陶縣衙,鄧方進迎著三人進入公廳,落座上茶,唐康都是若有所思的樣子。

陳元鳳留心觀察唐康的神情,卻也不去問他。他本相是極聰明的人,自然大略能猜到唐康在想什麽。其實他的處境,與唐康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