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 第四節(第3/5頁)

因此,自熙寧西討以後,樞密院的策略是明確而清晰的:不僅僅是大量的火器被淘汰,甚至連普通兵器也是如此。千奇百怪的長兵器,看起來好看卻毫無實用性,吹噓得多麽厲害的新兵種,往往在學習中時便不堪一擊,樞密恨不得幹脆一律裁汰,只保留長槍與長矛才好。短兵器則是統一的配刀,連劍都被大量取代,只有校尉以上的武官,才被允許使用自己趁手的兵器。火器亦是如此,即使在實戰中取得過效果的火器,也照樣會被淘汰——熙寧年間千奇百怪的火器,能夠在神衛營中被保留的都少之又少,普遍裝備軍隊的火器只有火箭與霹靂投彈。再加上紹聖以來最受重視的火炮,便構成了如今宋軍的三種主要火器。

樞密院的思維是很簡單的,火器只分為兩種:要麽便威力大得如火炮一樣,值得為此培訓專門之兵種;要麽便如火箭、霹靂投彈一般,簡單到每一個宋軍士兵經過很短時間的訓練都會使用,並且人人都可以攜帶,在實戰中能起到顯而易見的效果。

大宋自紹聖以來,所有的火器作坊都在造這三種火器,為的就是給每一個禁軍都裝備上霹靂投彈。

但結果卻是,這玩意經不得暴雨淋一天。

道理上,是有一大套如何在雨天保護它們的辦法,但是沒有誰能指望自己的士兵們會完全照辦,而且當你帶著它們作戰時,更加難策萬全。

可令人氣沮的是,這玩意又的確很重要。

比如,若姚兕想守住深州足夠長的時間的話,他就十分需要這批霹靂投彈。

他心裏很清楚,他在深州是等不到任何補給的,他想要補給的話,只能自己去真定府、河間府、大名府……任何一個地方都有。

然而,他去不了。

糧草可以解決,紹聖七年,大宋朝稱得上府庫豐盈,深州的存糧,養活他的拱聖軍與城中百姓一兩個月不成問題。盡管幾乎可以肯定,明年深州將面臨嚴重的饑荒,遼軍踐踏毀壞了每一塊麥田,這個秋天,也許超過半個河北路,不要指望有點收成。而這原本是大宋朝的糧倉之一。

不過這些不是姚兕需要考慮的,他要算計的,是他的火器、他的箭枝……深州沒有足夠的能做箭杆的材料,他更找不到足夠的工匠打造箭頭。虧得拱聖軍自姚兕為將後,便一直以契丹為假想敵,一切皆依照契丹之要求,例如姚兕要求拱聖軍每人攜四張弓,四百枝箭,這在遼軍司空見慣,在宋軍卻絕無僅有。

但四張弓、四百枝箭也未必夠用……因為,他們也許很快就將面對數量超乎想象的敵人。

“太尉。”在偏院的姚古見著姚兕前來巡視,連忙迎出來行禮參見。

“如何?”姚兕即使對自己的兒子,也並不稍假顏色,板著臉問道:“這些投彈何時能用?”

“不成。”姚古搖了搖頭,“天非得再晴個三五天,火藥才能曬幹,沒個十天半月,裝不好這些家什……”

田宗鎧眼見著姚兕的眉頭鎖得更深了,“我可等不了那麽久!”

“可我們已經是在不分晝夜地幹了。”姚古道,“太尉,末將就是想不通,為何咱們偏在這深州固守。就算是現在,咱們要退回大名府,還是有辦法的。敵眾我寡,這深州說的好聽點,是一座城池,說的難聽點,便是一座大點的營寨。城外的遼兵射箭,可以直接射進城中……”

“那又如何?”姚兕不耐煩地打斷姚古,“別說還有座城池,便是真的是營寨,遼人又能奈何得我?”

“太尉莫要忘記,遼人還有火炮。雄州是如何失的……趙隆是太尉舊部,亦非無能之輩。”

“你懂個屁!雄州守不住,是因為雄州守軍無野戰之能。與遼軍正面交鋒,他們便有三倍兵力,也不是遼軍對手,何況兵力還少於遼軍。城墻一破,自然就是萬無幸理。可我麾下,全是大宋的精兵!難不成遼人有那幾門破火炮,我們便連城都不守了?它便是轟塌深州城墻又如何?只要我拱聖軍還在,深州便仍是一座堅城。”姚兕拉高了聲音,語氣幾乎有點不可一世,“何況這十天半月的,它們的火炮還來不了。韓寶在城外,連架雲梯都沒有。”

“雲梯這些攻城器械,只要有工匠,用不了幾日便能造好。”姚古仍在不依不饒地苦諫,“太尉請再三思,咱們拱聖軍進駐深州而不退,擺明了是向遼主挑釁,遼人要越過深州南下,亦容不得咱們屯兵於此。此時不走,過得幾日,面對的只怕是十萬計的遼軍……可咱們無後援軍,西軍與其他的殿前司禁軍都還沒到大名府,這是無謂之戰。兵法有雲,用兵之道,在以眾擊寡,以石擊卵……”

“什麽破兵法。”姚兕呸了一聲,“你便是個紙上談兵的趙括,我老姚不曉得什麽破兵法有雲,我老姚只知道,我帶的軍隊,絕不能見敵避走!遼主要嫌我老姚在深州礙事,那我在深州便是對了。十萬大軍又如何?就算是百萬大軍,我也在深州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