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 第四節(第2/9頁)

這番部署,再配合劉延慶與劉法所獻之策,縱不能稱天衣無縫,亦算得上十分周密。慕容謙思前慮後,也找不出什麽毛病來,就算是韓寶有何詭計,他布了荊嶽這麽一支奇兵,亦總可保得全身而退。

然而,不知道為什麽,這日一早起來,慕容謙心裏面隱隱的又犯起了嘀咕。

多疑是許多將領的通病,慕容謙一生戎馬,這樣的時刻經歷甚多,倒也並不大驚小怪。但他免不得又在心裏面重新細細想了一遍整個部署,直到發現實在找不出破綻,方才作罷,也暗暗松了口氣——這次戰鬥,其實已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此時要再去通知劉法改變主意,已經來不及,他若臨時變卦,便如同置劉法麾下數千將士於死地,這種事情,旁人或許做得出來,但慕容謙待麾下將士素以信義為重,他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出來的。

所以,他真不希望出什麽問題。

慕容謙的目光落到劉延慶身上又迅速的移開,旁人絕難想到,這短短的一瞬間,他們的主將心中起了多大的波瀾。

宋軍依然按照既定的部署,有條不紊的行動著。

只有劉延慶注意到慕容謙幾次掃過來的目光,慕容謙的目光並不淩厲,全無咄咄逼人的威壓感,但是,盡管躲在人群之中,劉延慶也能感覺到慕容謙的目光將他從眾人當中拎了出來,並且剝光了一般的審視著。這讓他感到十分的不自在,好幾次他都擔心他心中的怯懦全被慕容謙看穿了,他本能的希望離這個人遠一點,但現實卻總是不能盡如人意——他心中雖想要與王瞻一道行動,而慕容謙卻是肯定要將他留在身邊的。

在荊嶽率六千武騎軍離去之後,慕容謙的麾下還有近七千騎。兩千余騎武騎軍全歸於王瞻指揮,作為大軍的左翼;姚雄統領兩千騎橫山蕃軍部署在右翼;而慕容謙親自披掛上陣,坐鎮中軍,統領余下的約兩千五六百騎橫山蕃軍。劉延慶早就曾經聽說慕容謙雖然頗有智謀,但是打仗之時,卻很喜歡身先士卒,沖鋒陷陣——這一點,在紹聖諸大將之中,也是個異數,哪怕是姚兕這樣有“勇武”之名的人,早年雖然不免要一刀一槍掙功名,但是當他入主拱聖軍後,卻也很少親自披掛上陣,除非是到了絕境。因此,起先劉延慶並不太相信這些傳聞,直到此時親眼目睹他排兵布陣,才知道傳言不虛。軍中還傳說慕容謙有牙兵百騎,個個驍勇兇悍,他平定西南夷之亂時,常常便只率數騎親兵,離營數百裏,前到那些夷人寨前挑戰,鬥槍鬥箭甚至鬥酒,打得諸夷心服口服,敬為天人,許多叛亂的寨子因此重新歸服,並死心塌地為大宋效力。原本劉延慶還以為那些不過是無稽之談,這時才相信空穴來風,必有其因。只是無論如何,劉延慶都無法將那個傳說中的慕容謙,與他親眼目睹的這個智計深沉的慕容謙等同起來。一個人居然有這樣的兩面,更令劉延慶從心裏面生出畏懼之意。這種人,只要看他一眼,就如同將一張無形的大網撒到了他的身上,讓他動彈不得,絕不敢有絲毫的違逆。

這讓劉延慶心中生出一絲悔意,昨夜他實不當處心積慮的暗示,這個計策是他與劉法一道想出來的。倘若成功還好,若是失敗……一念及此,劉延慶不由得打了個寒戰。他慌忙偷眼去覷看慕容謙,卻見慕容謙正與一個參軍低聲嘀咕什麽,並沒有留意到他,這才稍稍放下心來。

但願一切順利。不過,為了防止被遼人的斥侯察覺,在遼人鉆進圈套之前,他們也只能藏在陳家莊耐心的守株待兔,他對陳家莊還有一些印象,在這一馬平川的平原上,相對來說,那裏算是個不錯的藏兵之所。為了灌溉麥田,當地人挖了一條十多裏長的溝渠從滹沱河引水,溝渠雖然很窄,但在溝渠之畔,種著兩排楊樹、柳樹,此時正是七月,雖然田地也曾遭遼軍踐踏,當地百姓也早已各自逃難,但這裏畢竟還不是主要的戰場,遼軍並未至此牧馬燒掠,田間地裏,無人打理的麥子與野草亂七八糟的瘋長著,大軍藏在此處,遼人不到跟前,斷難發覺……應該可以成功的!劉延慶在心裏安慰著自己。

辰初時分,宋軍便悄沒聲息地進入到了陳家莊。因為陳家莊距離晏城兩軍對峙的戰場太近,區區十六裏,動靜稍大一點,都可能被遼軍察覺,因此宋軍全是下馬步行,一百騎一百騎的分散進入到莊中。先前慕容謙已經派出幾個行軍參軍勘察地形,畫定各軍地分,宋軍各軍一到,這幾名參軍便指引著他們,前往自己的陣地。待到左中右三軍布陣完成,竟然花掉了大半個時辰。

劉延慶跟隨著慕容謙行動,雙手緊張得都握出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