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 第七節(第2/6頁)

仁多觀明喝了一口酒,笑道:“若非是家父所賜,便送給哥哥了。”

田宗鎧卻在旁邊笑道:“哥哥的那個孫七亦不錯呀?”

“孫七?”劉延慶愣了一下。

“哥哥還不知道?”仁多觀明笑道,“好本領。那日渡河,虧他救了我好幾次。”

劉延慶更加驚訝,“我卻不曾聽他提過。”

“那就更加難得了。”田宗鎧笑道,“別的還好,就是好力氣。昨晚我聽雲翼軍的人說,他們比開硬弓,孫七一氣開弓二十四次!我才能開二十次,那個劉法能開二十三次,便是姚昭武,聽說年輕時也便能開二十五次!”

“果真如此厲害?”劉延慶還是不太敢相信。他自己開硬弓,一氣最多能開十五次,在軍中已是很值得誇耀了。

“哥哥不知道,他不是哥哥的部將麽?”這下輪到二人吃驚了。

劉延慶笑著搖搖頭,道:“他是慕容大總管的牙兵,要不然,我便也送給兩位兄弟了。”

“當真?”田宗鎧笑了起來,“既有哥哥此話,我便放心了。回去我便找唐大哥說了,將他留下來。”

仁多觀明笑道:“此番慕容大總管讓哥哥過來,算是虧大了。姚昭武要留下劉法,唐康時又要留下孫七……”

“兄弟說什麽?”劉延慶真是嘴巴張得合不攏來。

“原來哥哥這也不知道。”仁多觀明笑道:“當日我們渡河,姚昭武便想要劉法來統領那三百人,是尉收殺出來,他才沒機會。但我們聽說,姚昭武已經打定主意要留下劉法了,還要簡拔他在姚昭武的直屬馬軍中做副將。”

大宋軍制,每個軍都有直屬的騎兵一個指揮,似雲翼軍這種部隊,這個直屬馬軍指揮,常常就是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劉法不過一個陪戎副尉,根本沒有資格擔任此職。但是如果姚麟有意關照,變通之法自然有的是。劉延慶雖然不喜歡劉法,但也談不上什麽恩怨,原本劉法有此機緣,也與他無關。但這時候聽到這些事情,他心裏面卻總是有些不舒服。冠冕堂皇的說,他也算是帶人來求援,援兵未至,姚麟已想著挖他的墻角,這事自是有失厚道。不過劉延慶心裏知道,這不是他不舒服的原因。

不過,他也不想讓田宗鎧與仁多觀明覺得他小器,仍是勉強笑道:“這亦是劉法的機緣。只要能大軍能殺過滹沱河,解了慕容大總管之圍,便是這些人全送給姚昭武,也沒甚麽要緊。”

“這個卻要虧了唐大哥在此了。”田宗鎧道。

“此話怎講?”

仁多觀明接過話來,放低了聲音,說道:“哥哥有所不知道,便是一直到此時,宣台的折遵正也是反對速戰的。折遵正一直認為遼人是只佯退,誘我追擊。我軍不動,遼軍便不會動。而耗得越久,遼國國力損耗越大。若依折遵正之說,這一戰,不僅要打得遼軍損兵折將,還要打得他財庫空空。”

“那為何?”這些事情,對劉延慶來說,便算能令他十分好奇的“秘辛”了,“不是聽說石丞相十分信任折遵正麽?”

仁多觀明伸出一個手指,指了指天,低聲道:“朝廷不許。”

吃了一口肉,又說道:“便是王大總管,聽說亦不想速戰。故每每下令,都是‘持重’二字。不求有功,先求無過。不過除此二人,宣台之中,皆主速戰。李祥、何去非等人,都怕遼人跑了。打幽州不好打,投石機也好,火炮也好,攻城都要有石彈,但幽州城下無石材。故此個個都想著在河北殲敵。不過依我看,打贏了河北一仗,還是會打幽州。朝廷肯定會想,西軍來一趟河北亦不容易……”

劉延慶本來凝神聽著,這時候不由撲哧一聲,笑了起來。

仁多觀明又笑道:“不過哥哥大可放心,有唐康時在,和韓寶這一仗,那是打定了。唐康時想做的是李衛公、侯君集,出將入相。在朝中,他已經是能臣了,所缺者,一是進士及第。康時生平自負,不肯考進士,不屑應制科。本來本朝以蔭官入仕的名臣也有不少,唐康時也不比那些人差。可他偏還想著立軍功,旁人是想以軍功封侯,他卻是想以軍功證明自己。我看子明丞相未必不知他心思,這也是有意成全他。如今便是他最好的機會,他豈肯失之交臂?”

田宗鎧卻笑道:“依我看,唐大哥也配得上這軍功。”又問道:“李衛公我知道的,侯君集又是何人?”

劉延慶也搖搖頭,望著仁多觀明。仁多觀明倒也不以為怪,因李衛公李靖,在宋代地位極高,他的兵法是當時武人必讀之書,二人自是知道,侯君集在唐時雖與李靖齊名,可武人未必讀唐史,不知道也正常,因笑道:“侯君集亦是唐太宗時的名將,也做過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