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京!南京!(1937年11月~12月) 南京圍城(第3/8頁)

豪傑並起的時代,大致有兩類人,一類是琢磨著怎麽找個好單位,一類是琢磨著自己單幹。有一段時間,唐生智屬於後一類,一度想跟蔣介石爭天下。但這個老唐,打那些舊軍閥還可以,在跟蔣介石的較量中,被一次次猛擂,但一直不老實,抓個機會就反蔣,所以氣得蔣介石放出話來:我誓滅唐生智!當然,最後老唐被打老實了,蔣介石還算寬大,給了他個一級上將,讓他出任訓練總監部部長,後來又兼任了警衛執行部主任。

警衛執行部是秘密成立的,任務是對日進行戰備。搞演習這個事,自然就落在了主任老唐身上。

在老唐操扯的這次大演習中,分東軍和西軍,第36師、第87師和教導總隊等部隊參加演習。蔣介石親臨,東軍司令官張治中、西軍司令官谷正倫,審判長是楊傑。

老唐是這樣設計的:四道防線,第一道為上海至杭州灣;第二道從昆山、無錫、蘇州到杭州;第三道從江陰到鎮江;第四道,也是最後一道,為南京。演習開始後,東軍(代表日本軍)以第87師和教導總隊為主力,集結於宜興,向南京進攻;西軍(代表中國軍)以第36師、中央軍校學生暫編第1混成旅為主力,集結於天王寺附近。

按老唐的作戰思路:在日軍的進攻中消耗其戰力,最後將日軍誘至紫金山以南進行圍殲。演習進行了一周,但還沒把東軍吸引到紫金山以南,就已經在南京外圍把東軍“殲滅”了。對這次演習,蔣介石既興奮,又擔憂。興奮的是,這是現代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擔憂的是,這僅僅是一次演習而已,如果日軍真的打來,“西軍”最後真的能取勝嗎?

演習是1935年12月2日開始的,令人驚嘆的是:兩年後,恰恰是這個時間段,日軍打響了南京外圍戰。相同的還不僅僅在於此,當年演習的總設計唐生智,很快就成為衛戍南京的司令官了,而第36、第87、第88師和教導總隊,則成為守衛南京的主力!

對中國這邊來說,也是在11月中旬判斷日軍要進攻南京的。軍令部長徐永昌在發給第3戰區副司令顧祝同的密電裏說:“松井寒日命令,預定主力突破常熟後,再攻無錫,其海軍與陸軍協同破壞長江障礙物,再攻江陰,其目的在占領南京……”

此時南京城下,碉堡、戰壕、鐵絲網,工事修了一層層,城中富貴山、雞鳴寺、清涼山等地也修建了大量戰壕、地下室和防空洞,甚至蔣介石官邸的後園也挖了交通壕,直通富貴山。

對於中華民國的首都,守或棄,蔣介石必須拿出自己的決定。

上海陷落後沒兩天,蔣介石就開了專門會議。此時陳誠、顧祝同都在外面收整軍隊,沒在南京,參加會議的,除蔣介石外,只有軍政部長何應欽、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軍令部長徐永昌、軍令部作戰組組長劉斐等人。

負責擬訂作戰計劃的劉斐先表態:雖然淞滬會戰前制訂了消耗戰的戰略,但會戰後期實際上並沒按這個戰略執行,讓大量精銳投入上海,導致傷亡慘重。

蔣介石臉色陰沉,說:劉組長,這個我們先不討論,上海已失,現在說的是南京。

劉斐說:恕卑職直言,首都守不住。

劉斐能幹到這個位子,當然不是混的。他說了三點,點點是死穴:一是日軍乘勝追擊,士氣正旺,可從京滬鐵路、京杭公路和長江沿岸三條線路攻襲南京;二是南京在地理上沒法守,日軍把蕪湖一占,就等於把後面交通線切斷了,再從東、西、南三面一圍,用軍艦把北面的長江一封鎖,南京就成了一個死城;三是中國軍隊經過3個月的大戰,戰鬥力已經嚴重消耗。

蔣介石不住地點頭。

白崇禧接話,意思大致跟劉斐一樣,說:現在,我們的士氣和戰鬥力都已不濟,日軍挾新勝之威,且是水陸空三軍掩殺而來。這個情況下,南京面臨的不是守不守的問題,而是沒法守的問題。何況我們定下了持久的消耗戰略,用時間換空間,不該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何應欽和徐永昌也是這個意思。

蔣介石問陳誠、顧祝同他們有沒有來電報。

徐永昌說:有。他們在電文裏也不贊同守南京。

蔣介石沒立即表態。

無論是劉斐還是白崇禧,他們的說法,單從軍事角度來看,找不出一點破綻。但問題是,如果他蔣介石也僅僅是一名將領,自然可以單純地從軍事角度看待南京的守棄問題,但他是國民政府首腦,所以問題就沒那麽簡單了。南京是中國的首都,抗戰初期不戰而棄,會不會影響全國抗日的熱情?況且,幾天前,他已派軍事顧問蔣百裏作為特使奔赴歐洲,繼續尋求國際上的支援。更關鍵的是,蘇聯那邊……這種情況下,如何能輕棄南京?但上海新敗,怎樣再跟日軍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