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京!南京!(1937年11月~12月) 日落中華門(第3/5頁)

日軍很快就撲過來了。

仍是第114師團,雨花台攻下來後,末松茂治叫傷亡慘重的山本聯隊停下來休整,往中華門方向派出千葉聯隊。千葉小太郎當了先鋒後,立馬把自己的軍旗中隊派到第一線。

這是個冒險的行動。

熟悉日本軍史的人都知道,聯隊軍旗是日軍的命根子,每面聯隊軍旗都是天皇親手授予的,按軍規:軍旗在,則聯隊在;聯隊若將覆滅,必須焚燒軍旗。若軍旗被敵人奪了去,就算這個聯隊毫發未損,其番號也要被撤銷。由於聯隊軍旗如此重要,所以在戰役中經常出現聯隊長在戰役危險時親身護衛軍旗的事。

日軍聯隊中專門設置有軍旗中隊,180個人不幹別的,專門保護軍旗,而旗手呢,至少是少尉軍銜。一般來說,軍旗中隊在聯隊本部左右,但千葉竟一下子把聯隊軍旗中隊派到了一線,目的很明確:如果僥幸得手攻占中華門,他們就成了第一個在南京城頭插日本聯隊軍旗的,軍功自然顯赫了。

很遺憾,千葉想得挺好,但他的部下太不給力了。前面說過,這個第114師團主要由退役高齡士兵組成,被緊急召到軍中,來自各行各業,一個個都胡子拉碴的,雖然有軍事經驗,但由於歲數大了,沖鋒起來就不行了。

到了南京城下,千葉把指揮部設在一間民房,軍旗中隊也被隱蔽在附近。千葉想在中華門城下搞爆破,但他的工兵隊顯然低估了中華門的耐爆度,一個工兵分隊好不容易摸到門下,把炸藥放好了,也引爆了,但中華門卻紋絲未動。千葉又派了一個中隊沖擊,但很快被殲滅。令日軍奇怪的是,城頭上看不到中國軍隊的機槍,但火舌確實又是從城上噴射下來的。(直到占領南京後,日軍才發現,守城的中國士兵在城上挖了地洞,然後從墻體上掏出槍眼,機槍就是從那兒打來的)

見中華門太過堅實,千葉聯隊轉攻雨花門。

此時,從杭州灣一直開過來的第10軍藤田實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33期,鹿兒島人)戰車中隊的坦克終於開到了南京城下。藤田實彥有一號,後來日本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宮本武藏》和描寫秋山好古、秋山真之兄弟的《坂上之雲》的作者)是他的部下,此人在日軍中被稱為“胡子之王”。至於他的胡子是什麽造型,有多誇張,沒法形容,只能說在你的想象之外。而且,戰後的1946年,就是在這個藤田的主謀下,日本人在吉林發起了著名的“通化暴亂[2]”。

我們都看過一張照片,畫面上是中華門前日軍坦克在沖鋒。那就是藤田的坦克。

第6師團這邊,先是岡本鎮臣的第23聯隊,然後是岡本保之的第13聯隊,後者是一支地道的熊本部隊,士兵來自熊本縣,打頭陣的是十時和彥中佐第1大隊加川勝馬第3中隊的瀨戶本小隊。

中華門前是條大道,兩旁都是店鋪和建築,城上的中國軍已用火力把這條道路封死。日軍把步兵炮和機槍架到兩邊建築的頂上,向著城墻亂擊,但沒什麽效果。

瀨戶本準尉的指揮所離中華門只有200米,在一個空房子裏。從這裏沖到中華門前,肯定會傷亡不少。而且,他注意到:高大寬厚的城墻前,有條20來米寬的護城河,要想沖到門下,就必須先渡過護城河。護城河上的橋已被中國守軍拆了,至於河水有多深,由於不能接近,也搞不清楚。

就在瀨戶本犯愁時,他手下的代理分隊長八田隆幸上等兵派人來報,說他們有一個發現。

這是個致命的發現。

原來,八田上等兵帶了幾個日軍摸到跟中華門外主幹道平行的一條小街,這裏處於中華門與水西門之間,在搜索中發現:小街盡頭有個房子沒受炮火破壞,房子裏有三個窗戶,而窗戶外就是護城河!護城河對面的城墻已經被飛機和重炮炸得坍塌了不少,坍塌口離城墻根只有十五六米高。叫八田更為興奮的是:這裏的護城河上,有條沒來得及被中國守軍炸掉的木橋!

瀨戶本立即上報中隊長加川勝馬。

再說此時的八田,已經帶人摸進這個房子,但剛進去就被城上的中國守軍發現。一等兵高村抱著輕機槍,剛從窗戶口一探頭,就被擊斃了,另兩名士兵也被打傷。

於是日本人不敢動了。焦急中,八田等來了騎著自行車一路狂奔的傳令兵大角康夫。

大角帶來了中隊長加川的命令:堅守到天黑,在工兵配合下,從這裏突擊中華門!

日落紫金山後,加川勝馬帶人鉆進這個房子,告訴八田:大隊第3中隊將跟第1中隊聯手,在一個工兵分隊的配合下,力爭從這個“天賜寶地”沖進南京。

下面就是組織敢死隊,代理小隊長瀨戶本準尉被任命為敢死隊隊長,隊員是八田隆幸等11人。出發前,加川給這12個鬼子往水壺蓋裏倒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