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南潯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三條攻擊線(第4/5頁)

李介立一面把情況報告師部,一面拿出兩個營組成突擊隊。

巢縣城下有條不窄的護城河,工兵連夜趕制浮梯,隨後跟突擊隊摸到城下。一個班的戰士從豁口潛進,幹掉日軍步哨後打開城門。等在城門口的兩個營的士兵,悄悄進了巢縣。

借著漫天星光,李介立舉著手槍在前面帶隊。

巢縣的縣城不大。最初的時候,李介立認為日軍必定睡在機關或民房。在帶部隊潛行到巢縣十字大街時,才發現日軍是在大街上露天宿營的。

想不了那麽多,李介立說了聲“打”,輕機槍、步槍、手榴彈同時攻擊。

一個襲擊就打死日軍二百多人。日軍回過神兒來,馬上反擊。進城前,中國軍隊已作好打白刃戰的準備。刺刀戰中,中國士兵並不占優勢。這時候,駐城北的一個大隊的日軍增援過來。兩軍利用店鋪、櫃台等遮擋物展開巷戰。

中國軍隊是半夜兩點進城的,巷戰一直打到拂曉前四點。雖然在巢縣小有斬獲,但此時安慶已危在旦夕。

波田支隊登陸時大雨連天。

連日的陰雨叫中國守軍在精神上似乎無法集中。楊森指揮部隊在舒城和桐城構築前進陣地,提防著從合肥而來的第6師團,卻忽視了從長江登陸的波田支隊。6月12日傍晚,波田支隊先是冒雨占領了安慶機場,隨後一襲而下安慶城,前後竟不到3個小時。

此時同樣向安慶進發的第6師團還在泥濘的路上。

安慶陷落得太容易,蔣介石要制裁楊森,但一想,川軍中蓋過楊森、王陵基的,又不容易找,思來想去,只好作罷。楊森後來卻主動找到蔣介石,說自己的部隊,就是第133師李介立那個團,由安慶往潛山退的時候,全團殉國。蔣介石一聽,頓覺悲壯,計劃給楊森獎勵。不過,沒多少日子,李介立的士兵陸續出現在武漢。原來,向潛山撤的時候,這個團分散轉移,一時間沒能聯系上楊森的司令部,後者以為他們都陣亡了。

如果有手機的話,這時候蔣介石再給楊森打,那麽後者一定關機了。

楊森擺了烏龍,畑俊六則在放煙幕彈。

攻取安慶後,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叫日軍在宣傳上刻意迷惑國民政府,造成一種日軍不想沿江攻打武漢的假象。在他看來,只有進占江西湖口或九江後,才可把沿江進攻武漢的戰術意圖暴露出來。所以日軍放出風,下一期進攻重點放在浙江,以蔣介石的老家寧波為目標。

實際上日軍這個做法完全多此一舉,有點掩耳盜鈴的意思。

波田支隊襲擊安慶前一天,東京陸軍參謀本部的今岡豐大尉幾個人飛抵上海,跟華中派遣軍主任參謀公平匡武等人會商武漢作戰的細枝末節。就在開會時,他們接到花園口決堤的消息。

盡管如此,公平匡武還是堅持派一個軍的兵力照走平漢線,哪怕遇到再大困難,也要橫渡黃泛區,因為他堅信這個進攻路線的戰略價值最大。公平認為,走平漢線右翼可以窺視陜西,必定會牽制中國軍隊的不少兵力。如果沿大別山西進,看似是斜插,實際上打的照樣是從徐州戰場上撤下來的中國軍隊的正面,必然陷入層層抵抗。

但大本營意見不容更改。

公平匡武說:“沿大別山進擊也行,但平漢線一路也別撤銷,加上長江一路,三路人馬合擊武漢。”

東京來人的回答是:“似無必要啊!”

公平匡武說:“如果一定這樣,那麽必須增加華中派遣軍的後續力量,把華北方面軍的兵站部隊多多地劃給我們點。”

這是沒有問題的。

東京來人說是會商武漢會戰,其實只帶來兩個具體任務:一個是協調兵站問題,怎麽把華北方面軍的兵站部隊調到華中,另一個就是運輸船舶的撥劃。

東京大本營和現地日軍把意見統一起來後,進入6月下旬,組建了專門擔負主攻武漢任務的第11軍。

1938年6月21日深夜,正在東北擔任第2師團長的岡村寧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6期,東京人)突然接到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的急電:“調任第11軍司令官,速往參謀本部報到。”

趕回東京後,7月1日,岡村向參謀總長載仁親王報到。

第11軍司令部正在陸軍士官學校的一間教室裏搭建班子,配屬給岡村的參謀長是吉本貞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0期,德島縣人)、作戰課長宮崎周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8期,長野縣人)。後者在一個下午拜訪了岡村,隨身帶了不少小字條,字條上寫滿武漢攻略的想法。兩個人在偕行社新館的頂層進行了一番密談,談到一線日軍的戰力和軍紀問題,岡村提到一句:“這次打武漢,我所指揮的部隊主力,還是打南京的那批人。但武漢不允許再發生南京一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