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南潯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馬當要塞是怎麽丟的

接著說波田支隊。

陷落安慶後,把城池交給守備隊,然後他們馬不停蹄繼續溯江而上,撲向下一個目標湖口。

要想拿下湖口,必須穿越馬當要塞。

馬當要塞位於江西彭澤縣東北(距九江40公裏),是長江通往江西、湖北的咽喉。這段長江江心為一片沙洲,把江面分為兩片,北邊的水道淤塞不通,南面的水道則極為狹窄,而且水流湍急。岸邊就是馬當磯,此磯雖只有百米多高,但形勢突兀險峭,是極好的天然要塞。

為攔截日軍逆流而上,中國這邊很早就成立了長江阻塞委員會,在各要塞地區實施拒敵工程。

馬當阻塞工程與其他要塞不同,是直接在江水中構築了一條攔河壩式的阻塞線,僅在南岸留了個可通過一條船的缺口。

阻塞線最底層用鉛絲形成大網,裏面塞上樹枝和石塊,用水泥攪拌凝固,然後沉於江底。為避免被激流沖擊,在上遊處用固定的鐵錨拉住,在下遊處用打入江底的木樁攔住。中層是帆船和鐵駁船,裏面堆上尖利的巨石和鐵錨,同樣用水泥凝固,做成鯊魚牙齒般的人工暗礁。

暗藏在江水中的阻塞線完成後,低於水面兩尺左右。到了1938年夏,進入雨季,由於漲潮,江水大漲,使暗礁和水面距離超過了5尺,於是又進行了一次整體施工,按設計底層的方法,在暗礁上又加了一層亂石。

最後,在水面上又布了3道水雷線。岸邊險峰上還有可以控制江面的炮台和機槍陣地。這樣一道防線,不可謂不是精心打造。但不怕強大的敵人,就怕愚蠢的隊友。任何時代都是這個理兒。

接下來,看看馬當要塞出了什麽亂子。

波田支隊乘艦船開抵馬當火線外圍的江面,前面的一千多枚水雷已經叫日本海軍第11戰隊的掃雷部隊郁悶多日了。掃雷艇只要一靠近布雷水域,就被兩岸中國守軍的炮火打翻。波田支隊的士兵在船頭像觀看露天的戰爭電影一樣,遠遠地望著他們的掃雷艇在中國軍隊的火力下冒死忙活。

要塞爭奪戰,最好打迂回,日本人自然是行家裏手。但波田此時並不著急,因為這個時候,他手裏有一份情報。直到6月24日淩晨4點,他才下令在馬當東面的香口至東流一線強行登陸,隨後向馬當要塞核心陣地長山包抄進攻。

為什麽選擇這一天?

抗戰爆發後,中國海軍第3艦隊將軍艦上的武器拆下來,後沉艦船於青島灣。青島陷落,山東省主席沈鴻烈帶著一部分海軍士兵打遊擊;另一部分士兵在副司令謝哲剛帶領下輾轉來到武漢,後謝受命組建江防要塞司令部並出任司令,下轄3個總隊和陸戰支隊第2大隊。

為防止日軍從側後登陸攻擊馬當炮台,用鋼筋混凝土在馬當以東的香口、長山構築陣地。其中第3總隊的一個大隊放在香口(該總隊另兩個大隊由總隊長康肇祥帶著在湖口要塞守備);第2總隊和陸戰支隊第2大隊守備長山陣地(8個鋼筋水泥的重機槍掩體)。兩陣地人馬加起來,有2000多人,由第2總隊長鮑長義統轄。他上面,是馬當要塞司令王錫燾。

陣地上的士兵多來自海軍,尤其是炮手,以前也只是在軍艦上掌控艦炮,只熟悉直接瞄準目標,不會間接瞄準目標。這段時間,在鮑長義組織下,炮手一直在練習間接瞄準技術。

馬當要塞司令部上頭,還有一個馬湖區要塞指揮部(統轄馬當、湖口兩要塞),司令李蘊珩,時任第16軍軍長,手下有3個師。在香口方向,除第3總隊的一個大隊外,還有第16軍第53師的一個團。第16軍的第60師、第167師放在了彭澤縣城和太泊湖(彭澤縣城東北17公裏)。

李蘊珩這一年已經六十多歲了。人一旦上了歲數,就有點怪了,這李軍長之怪就在於:眼前強敵壓境,馬當火力線之外的水域,都已經看到日軍艦船了,而他卻不慌不忙地辦了一個培訓班。這培訓班的名稱很大,叫“抗日軍政大學”,自己任命自己為“校長”。6月10日開的課,把部隊排以上軍官和地方政府的保長、鄉長都召到馬當鎮,進行為期兩周的江防戰術學習。6月24日這一天,要舉辦“結業典禮”,要軍中各級軍官和當地士紳參加。

在日軍壓境的危急時刻,對李蘊珩搞這一套,鮑長義第一個反對,為此跟李吵了起來。李蘊珩說:“你愛參加不參加,你是海軍的,我管不了你,但我的部隊都必須參加。”

鮑長義脾氣也可以,二話沒說,揚長而去。

6月中旬的一天,白崇禧來馬當要塞視察,勉勵將士嚴陣以待、誓死殺敵的同時,特別提出江防部隊和第16軍要配合好。白崇禧來的時候,馬當要塞的掩體剛脫模,負責設計和修建的工程師對陸戰隊支隊第2大隊隊副杜隆基說:“真希望短期內別發生戰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