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南潯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熊本來的背包客(第5/7頁)

一下子又多了兩個師團,岡村寧次有了底氣,開始重新考慮各自的任務。

岡村和參謀長吉本貞一、作戰課長宮崎周一、高級參謀池谷半二郎等人重新擬定了作戰計劃。

計劃由池谷協助宮崎完成。前者有南京追擊戰的經驗,後者雖沒參加過南京攻略,但是當時日本軍中不可多得的參謀人才。

宮崎曾在陸軍大學教了多年戰史課,後來寫下的《感悟兵術》一書是有關昭和日軍戰術的解密之作,又著有《宮崎周一中將日記》,和池谷半二郎的《某作戰參謀的回想手記》,成為了解日軍參謀戰術的“教科書”。

在宮崎的計劃裏,本來作為總預備隊的第9師團主力向瑞昌進擊,一部協助第106師團在瑞昌至德安的大道上獲得前進據點;第101師團攻取星子縣後,切斷第106師團正面中國軍的退路,計劃在8月底占領德安;第27師團在星子附近登陸後,也向德安進擊,策應第101師團的行動;至於第106師團,以一部捕捉廬山西南之中國軍,主力亦向德安方向追擊。

宮崎後來成為日本帝國時代最後一任陸軍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在他的計劃中,江南的4個師團互為犄角。

第9師團登陸後,前鋒丸山支隊(丸山政雄少將率領)即擊潰川軍王陵基的部隊,迅猛推進到岷山一線,攻擊了金官橋左翼歐震第4軍的陣地,策應第106師團作戰。

軍情陡然出現變化。

在第4軍左側背暴露的情況下,薛嶽急令俞濟時第74軍馳援岷山。

成名前的第74軍,自從南京撤下來後,似乎沒進入狀態,在萬家嶺大捷前,一直迷迷糊糊的。

在接薛嶽命令前,第74軍還有一個插曲:

九江陷落後,張發奎把部隊後撤,第9集團軍總司令吳奇偉給第74軍軍長俞濟時打電話,叫他派手下第58師到黃老門增強李漢魂第64軍的防線。此時,師長馮聖法正帶著第58師警備德安。接到命令後,部隊立即出動。當時南潯鐵路已經不通,只能走鐵路西側的一條山路。

但行至馬回嶺時,出事了。

第58師下面是第172旅和第174旅,前者旅長是在南京戰受傷的邱維達,他是由王耀武第51師團長的位子升任第58師旅長的。邱維達的部隊,走在最前面的是蔡仁傑(黃埔軍校5期,湖南常德人)的團,中間是邱的旅部,另一個團在後面。剛到馬回嶺,就有日機來襲,蔡仁傑急忙指揮士兵隱蔽。就在這時候,西南方向又槍聲大作。

情急下,見日機走後,蔡仁傑帶人加快速度,把後邊的部隊甩開了。

就在邱維達想帶人跟上去的時候,發現第174旅跑了過來,從他們面前斜穿而過,等於把邱維達旅部和身後的另一個團擋上了。等第174旅過得差不多後,邱維達想帶人繼續前行時,意外發現左前方山溝裏出現一面刺眼的太陽旗。

是日軍的一支騎兵部隊。

作戰經驗豐富的邱維達立即叫旅部特務排占領前方陣地。邱維達下面的另一個團此時還在後面。正在這時,第174旅最後一個營從邱維達面前斜穿。邱一把抓住營長黃劍峰,叫他立即停止追趕大部隊,馬上投入眼下的戰鬥。但黃不肯,認為邱不是他的旅長,說他必須趕上自己的大部隊,否則會被軍法從事的。

見此情景,邱維達想揍黃。

還好旅部作戰參謀葉方華跟黃劍峰比較熟,勸說他投入戰鬥,這樣黃營才止步,最後打跑了日騎。與此同時,蔡仁傑那個團,由於第174旅斜插前進,導致自己脫離旅部,在前面遭到另一股日軍攻擊,傷亡不小。

第58師本來是馳援第64軍的,沒想到在半道上就出了意外,所以吳奇偉又下令,叫他們回轉德安整理補充。

出現這樣的情況,作為師長的馮聖法感到很沒面子,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邱維達身上,認為邱出發前沒跟第174旅協商好,導致兩個部隊在行進道路上陷入混亂,以致出現交叉“撞車”的情況,而邱隨後又沒能掌握部隊,導致局面混亂。此外,還有一條,那就是指責邱維達攔截別人的部隊。

本來馮聖法對邱維達就不感冒,認為他雖然到了第58師,但仍是王耀武的人,總想找機會把他踢走。這一下等於有了借口。上報給軍長俞濟時,邱維達被撤了旅長職務。馮聖法隨後把自己以前在第88師的同事廖齡奇弄到第58師,接替邱維達做了旅長。

這個事被王耀武知道後,大為邱維達鳴不平。王耀武以精明著稱,但同時又能為老部下撐腰。“狀”告到俞濟時那裏,認為這樣處置不公。俞濟時最器重王耀武。怎麽辦呢?一來二去,把邱維達重新轉到王耀武的第51師團,給周志道做副手,做第151旅副旅長。

對於邱維達來說,除了降一級外,其他沒什麽不好的,因為又回到王耀武手下了。人生在世,所謂知己,就是互相看著順眼,邱維達就信服王耀武,這是沒辦法的事。事實也證明,王耀武確實對邱維達夠意思,南京突圍之夜就不說了,再往後,王耀武做到第4方面軍總司令,參謀長還是選用邱維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