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繼續抗戰(1939年3月~1939年10月) 烽煙再起(第4/10頁)

據第9戰區參謀處副處長趙子立回憶,有時候,就是面對蔣介石發來的公文,薛嶽覺得不對的或有問題的,也會批上“存”或“待辦”,然後束之高閣。

一句話,在作戰上,薛嶽基本上不受上級限制,只要他同意,幕僚就可以放膽辦事。

如果在軍情判斷上沒失誤,那麽有如此風格的長官,確實是參謀和部隊長的幸運。當然,享有這種幸運的同時,也得做好隨時挨數落的準備。因為薛嶽脾氣太急,手下的參謀或其他幕僚,如果一句話說不到點子上,薛嶽就開始皺眉頭;假如第二句話仍有點昏,那麽他就開罵了。也就是說,在薛嶽手下做事,心理素質得好,人得聰明、反應快。

對薛嶽來說,他也堅信自己是個聰明人,至少在指揮作戰上是這樣。但事實上,“聰明”這個詞不足以完全形容薛嶽,更適合他的詞是“執拗”。正像上面說的那樣,如果在軍情判斷上沒有失誤,執拗自然不失為一名戰區司令長官的優點;但話又說回來,一旦判斷有誤,執拗就是剛愎自用了。幾年後的長衡會戰是個最好的例子,薛嶽最終為自己的個性付出了慘重代價。

薛嶽的對手岡村寧次,也就更為詭計多端了。

這一次,岡村必取南昌,在於其地理位置的重要:一是可掐斷浙贛鐵路(浙贛鐵路是第3戰區跟大後方聯系的樞紐);二是可切斷安徽、浙江通往江西腹地的通道;三是南昌有中國空軍重要的機場,如果這個基地在,就可以以最短的距離襲擊長江航道上的日軍艦船;四是在第3戰區和第9戰區間砸進一個釘子。

至於打南昌的部隊,岡村力排眾議,堅決使用分別在廬山、萬家嶺有過丟人戰績的第101師團和第106師團。前者師團長,由齋藤彌平太(曾任職關東軍,女諜川島芳子的初婚媒人,後在偽滿出任拓殖公社總裁,戰後在東北失蹤)取代了伊東政喜;後者師團長仍是在萬家嶺被中國軍隊打得膽戰心驚的老鬼子松浦淳六郎。

岡村這樣做,連他的作戰主任參謀宮崎周一都反對。不過,岡村沒聽宮崎的,他同樣固執己見。這叫東京軍部的人不禁竊竊私語。

按岡村的說法,這樣做是要“挽回兩個師團的名譽”。在此之前,岡村給國內熊本留守部隊的負責人寫了封信,叫他轉告熊本、宮崎、大分、鹿兒島四個縣的知事(即縣長):“第6師團已成為日本第一的強大師團,第106師團成了日本第一的軟弱師團。”

老謀深算的岡村當然不會冒失地使用那兩個師團。

在戰術上,他上了雙保險,策應南昌攻略、掩護主力側背的,是第106師團的“表哥”,稻葉四郎的熊本第6師團。有第6師團壓陣,前方日軍的心裏會穩當點。此外,他還采取了聲東擊西的計策,叫江北的藤江惠輔第16師團做出佯攻湖北漢水一線的姿態。

武器配備上,岡村不同尋常地為兩個師團配備了將近300門大炮。指揮官是炮兵專家澄田賚四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4期,愛媛縣人)少將。後來,在向南昌攻擊的過程中,炮兵數量一度快追平步兵部隊。這是八年中,日軍炮兵配屬比例最高的一次戰役。

在岡村看來,他必須百分百地給第106師團和第101師團以勝算。如果沒有一場“恢復信心”的戰役,以後這對難兄難弟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麽幺蛾子呢。

按岡村的計劃,打南昌,是在鄱陽湖登陸的少量部隊的策應下,以一百多輛坦克為先導,主力沿南潯線進行的一個機甲奔襲戰。

三十四年前的3月10日,日軍取得奉天會戰的勝利,奠定了日俄戰爭的勝局。後來,日本人把這一天作為陸軍紀念日。岡村把攻占南昌的日子,就定在了1939年3月10日。可進入三月,江西雨季提前到來,道路泥濘難行,岡村只好往後推遲了一周。

開戰前,南潯線沉寂得有點反常。

就在薛嶽計劃調部隊北上增援漢水一線時,日軍的作戰意圖率先被重慶識破了。在軍令部作戰廳長劉斐呈部長徐永昌的報告中,提到這樣一句:“第9戰區之敵有先行攻占南昌之企圖,現已判明。”

根據軍令部的敵情判斷,蔣介石下了道命令,要薛嶽在贛北方面出動部隊,先發制人。

薛嶽接報後,認為做這件事有困難,出動大部隊正面強擊,不如以少量部隊進行側擊,所謂“鬥智不鬥力,出奇不用正”,擱置了蔣介石的計劃。

跟日軍硬碰硬,中國軍隊的戰力確實沒到那一步,且武漢會戰後各部隊都在休整(其實,在戰時,不可以以休整為借口,因為仗隨時都在打)。但是,蔣介石先發制人的決策,重點在於打亂日軍部署。

盡管如此,薛嶽還是沒有執行。

日軍那邊,推遲一周後,3月17日,發動了侵占南昌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