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繼續抗戰(1939年3月~1939年10月) 首戰長沙(第2/6頁)

只說接替平沼上台的新首相: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的策劃者陸軍參謀本部作戰課長稻田正純的嶽父阿部信行。

阿部在朋友圈被認為是個平庸到極點的人物。

不過,阿部一上任,卻做了這樣的表態:“歐洲開打,帝國無意插一腿,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仍是解決‘中國事變’。”

這話一出來,海軍很樂意,說:“對呀對呀,說得太好啦!誰說阿部大將平庸啦?阿部是陸軍中少數幾個明白人好嗎!”

海軍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他們對日本跟德國結盟啥的不感冒。

海軍大臣米內光政認為結盟德國,必然得罪英國和美國,他仍認為蘇聯是日本最大的敵人。海軍中央的佐級軍官則直接認為,日本的當務之急是準備東南亞作戰,把英國、美國、荷蘭橫掃出去,他覺得,必須控制西太平洋並占有那裏豐富的資源,比如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和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的橡膠。

阿部內閣的新任陸軍大臣是剛從中國戰場回來的畑俊六。

畑俊六也不贊成結盟德國,認為日本陷入對華戰爭的泥潭,一個主要原因是後者有蘇聯、美國支持,現在歐洲大戰爆發,大家注意力轉移了,日本也就有了迫降中國進而了結戰爭的機會。

畑這個觀點被阿部認可。

就這樣,1939年9月上旬,東京的新內閣組成沒幾天便撤銷了原來的華中派遣軍,在南京成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用來統一指揮侵華戰爭。第一任司令官是西尾壽造,總參謀長是前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下轄華北方面軍(駐太原之第1軍、駐濟南之第12軍、駐張家口之駐蒙軍)、駐武漢之第11軍、駐上海之第13軍、駐廣州之第21軍。

中國派遣軍雖是個總軍,但實際上主要指揮華中的日軍。換句話說,華北方面軍和華南第21軍具有比較大的獨立性,比如這兩支軍隊的兵站交通事宜,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就無權過問,而直接由東京的陸軍中央指揮。

為應對國際局勢尤其是繼續加強對蘇聯的備戰(按很多人的說法,經諾門坎一戰,日本放棄了北進政策。實際上,1940年初夏,德軍降服法國後,軍部要人田中新一仍起草了5個月內結束東南亞戰事,隨後北攻蘇聯至貝加爾湖的作戰計劃),東京把一些老牌師團調回國休整,隨後將一些新建師團投到中國。以第11軍為例,金澤第9師團調回去了,京都第16師團也調回去了,在保留第3、6、13等主力師團的基礎上,組建並調來第33、34、39、40師團等部隊。

在這裏,交待一下第16師團和第9師團的後史。

作為侵華戰爭前期的主力,這兩個師團全員參加了南京戰和大屠殺以及此後一年多時間裏的重要戰役。

第16師團被調回國後不久,在陸軍中央失勢的石原莞爾出任了師團長。不過,沒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他就又走人了。珍珠港事變後,第16師團編入本間雅晴第14軍,擔負進攻菲律賓的任務,後一直屯駐該國。戰爭末期,爆發日美最大的會戰萊特灣海戰,此時京都師團的駐地正是萊特島,後幾乎全軍覆滅,可謂惡魔部隊最適當的結局了。需要提到的是,京都師團被調回國時,其前任師團長、南京大屠殺中的狂人中島今朝吾被編入預備役。該師團被殲於萊特島後不久,中島因尿毒症和肝硬化病死,躲過來華受審以及必定和谷壽夫一起被處以極刑的命運。

相比之下,金澤第9師團躲過了一劫。

回國後的第9師團,休整了將近一年,1940年夏被編入關東軍,跟第2師團作為當家部隊,一起警備蘇聯。一待就是四年。太平洋戰爭開始後,六大主力中的第2、5、6、18師團陸續被投入太平洋戰場,第13師團仍在華中作戰,第9師團則照舊蜷縮在冰天雪地的東北。直到1944年,日本已窮途末路,他們才奉命去塞班島布防,可還沒到呢,該島就被美國人打下來了,於是轉赴沖繩,歸軍司令官牛島滿指揮。

沖繩血戰前,東京擔心美軍率先在台灣登陸,於是在1944年底又把第9師團調到台灣。沒成想,美軍用蛙跳戰術,繞過台灣,直打沖繩,使得第9師團在台灣平平安安地等到了戰爭結束。第9師團在南京戰時的師團長吉住良輔,作為大屠殺的兇犯之一,跟中島今朝吾一樣在戰爭期間被編入預備役,戰後意外躲過國民政府的追拿,在逍遙法外中活到1963年。

言歸正傳。

面對新的國際形勢和侵華格局(汪精衛出逃),東京對國民政府的策略調整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怎麽才能進行所謂“政治誘降”呢?這就需要軍事高壓。從這個角度講,主要戰區的會戰並沒有減少。

中國派遣軍剛一成立,總司令官西尾壽造和參謀長板垣征四郎把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招至南京,決意發動一次新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