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傅作義的奔襲(1939年12月~1940年3月) 黑虎掏心(第2/5頁)

機不可失!

安春山立即下令,從西門攻城。

從安春山打響第一槍,到控制整個城垣,用了不到半小時。

聽上去簡單,實際上雙方做了殘酷奮戰。

塞北的戰鬥異於江南,12月下旬包頭的氣溫快到零下四十度了。嚴寒中,第35軍士兵前仆後繼,勇奪城頭。

小個子安春山,佇立在塞北的大風中,對身後的士兵說:“包頭城裏的日軍,一個也別給我放過!”

這一年安春山30歲出頭,早年畢業於太原北方軍官學校的他,是第35軍一線部隊長中的首席猛將。“長城抗戰”時,安春山就跟日軍交過手,當時是在北平附近的懷柔;全面抗戰爆發前,又在百靈廟、紅格爾圖與敵血拼;抗戰開始後,跟隨傅作義轉戰山西、綏遠,無役不與。

安春山打仗,每次都身先士卒。

有一次,傅作義對安春山說:“春山啊,打仗不怕死是好的。身先士卒,本來就是對各級部隊長的要求嘛。但是,如果每次你都沖在最前頭,我還是擔心。萬一有個意外怎麽辦?我不想失去你這個團長。”

安春山答:“軍長!被打死的都是怕死的,人要是不怕死,子彈都躲得遠遠的。沖鋒時,在後面拎著手槍指揮弟兄們往前沖,這事我做不來。而且,跟鬼子打了這麽多仗,我都注意到,鬼子沖鋒時,舉著戰刀的中隊長也跑在最前面。在精氣神上,我們要是還不如鬼子,這仗就沒法打了。如果我真有一天戰死了,肯定會有更好的人來接替春山。要想最後打勝,除了部隊長、士兵一個接替一個,還有什麽好辦法?”

包頭西門駐紮的日軍只有一個中隊,在短兵接戰中,被安春山率軍全部撲殺。

小島返回包頭時,安春山的士兵已打開各城門,於霖瑞那個團隨即沖入城中;另一個方向,劉景新的團也殺進來。於團跟安團搜索城垣四周殘存的日軍,劉團則直攻日軍騎兵集團的司令部。各部步步為營,一條街巷一條街巷地跟日軍爭奪;日軍節節後退,他們先迎頭被砸了一悶棍,隨後亂棒齊下,確實有點找不著北了。

進入12月20日夜,包頭槍聲更加密集,巷戰進入高潮。

城外的傅作義於戰鬥最激烈時,在昆都侖河附近的村外高地觀戰。他先是來到黃草窪孫蘭峰師部督戰,隨後又往前推,離包頭城已不到兩百米。在這個草原之夜,漫天繁星下,傅作義揮舞著拳頭,高聲大喊:“勝利萬歲!中國萬歲!”

城裏日軍最高指揮官小島凍得瑟瑟發抖,像一只小鳥。他現在已經知道:傅作義的部隊都來了。

固陽、安北的兩個騎兵聯隊什麽時候能夠到達?是否可以順利沖破中國軍隊必定設置的攔截線?小島想來想去,又想起張家口的頂頭上司岡部直三郎,但仍礙於面子,沒把事態的進一步變化及時上報。

不靠譜的人身邊一定有個靠譜的人。

當時,岡部直三郎放下電話後,他就覺得不對。電話裏,小島那個參謀說,他們只是受到中國便衣隊襲擊。便衣隊襲擊包頭?僅僅是一支便衣隊嗎?有沒有大規模的部隊跟進?岡部叫來自己參謀長,命他馬上派兩個步兵大隊前往包頭。

岡部眼前的參謀長生得濃眉大眼,放在今天也算日劇中的一個明星了。遺憾的是,他不是在日劇中,而是在日軍中。這個胸前掛著參謀綬帶的鬼子,正是中日開戰之夜跟武藤章徹夜興奮的田中新一。

陸軍參謀本部作戰課長武藤章和陸軍省軍事課長田中新一,對日本侵華戰爭的擴大起了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作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田中已做了陸軍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直接策劃了陸軍在東南亞和太平洋的作戰。只是後來,他動手打了東條英機的人(時任軍務局長佐藤賢了),被發配到前線,做了王牌第18師團長(後來出任緬甸方面軍參謀長)。戰爭快結束時,田中因飛機失事,從天上掉了下來,神奇的是居然沒摔死。多年後,他以一部揭秘太平洋戰爭的《大戰突入的真相》而成為日本暢銷書作家……

田中的經歷也夠奇葩的了。

田中是1939年初出任駐蒙軍參謀長的。

田中和武藤在軍中都以不老實著稱,前者更喜歡越級行事。別著急,很快他就會跟司令官岡部有一次沖突。

卻說田中領命後,派了兩個大隊的士兵乘卡車馳援包頭。

那兩個騎兵聯隊呢?小島吉藏不是向他們發出求援電了嗎?從固陽方向回援的騎兵第13聯隊,在聯隊長小原一明的率領下已出動;從安北方向趕來的騎兵第14聯隊,在聯隊長小林一男的帶領下也已上路。

一時間,大草原上,鬼子騎兵奔騰。

但是,想回援就能回援嗎?傅作義有那麽好對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