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傅作義的奔襲(1939年12月~1940年3月) 黑虎掏心(第4/5頁)

小林騎兵聯隊從安北出發時有1000多人馬,逃出圍殲圈的不足200人。一次伏擊幹掉日軍800騎兵顯然是大勝,何況還取了頭狼小林的首級。這是酣暢淋漓的勝利!

再說袁慶榮那邊,他的部隊也趕到包頭城外了,在路上攔截了小原騎兵聯隊。

袁慶榮就任新編第32師師長前是第35軍參謀處長。幾個月前,傅作義在綏西整軍,軍事訓練和戰術指導主要由袁慶榮負責。

袁慶榮對中日兩軍的戰術看得很透。中國軍隊過去的訓練和戰術指揮,先學德國,後學日本。很多戰術,常被日本人猜到。這也正常,人家是老師。老師在戰術上,當然玩得比學生熟練,於是中國軍隊就吃虧。單兵戰力上,日軍士兵訓練有素,在軍國教育之下,武士道和皇國觀念深入人心,使得他們即使在作戰不利的情況下也絕少投降。

怎麽辦呢?

袁慶榮認為只能改變戰術:變被動為主動。只有放棄以前陳舊的保守戰法,才可能改變中日在綏遠的戰局。要想變主動,一是要加強奇襲戰術的訓練;二是加強步、炮兵的配合,使火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三是打積極的防禦戰,既能打進去,也能退出來。

對奇襲戰術,第35軍各級部隊長研究了很長時間。

袁慶榮、董其武、孫蘭峰和傅作義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要想打奇襲戰,須學會使用直插敵人中樞的掏心戰術。這又分兩個層面:日軍在綏遠的據點星星點點,確定一處後,主力奔襲,直打目標;當突擊部隊攻到敵人據點時,采取二次掏心戰術,組成敢死隊,攻對方指揮部。被“掏心”後,周圍據點的日軍一定回援,這時正好使用另一個戰術:打援。

說到打援,傅作義在率軍出動前曾講過:“攻包頭城,打日本援軍,哪個更重要?不要認為攻城比打援重要。為什麽打包頭?不是為了長時間占領,而是在於殲滅敵人。從這個角度說,攻城和打援沒輕重之分。唯一重要的是,更多地殲滅鬼子!”

攔截小原騎兵聯隊的袁慶榮部,也是有騎兵的。如果說董其武伏擊小林是一次獵火雞,那麽袁慶榮跟小原聯隊的拼鬥則更殘酷,一度出現戰場上少見的騎兵對決。

袁慶榮並不與日軍騎兵陷入糾纏,隨後他把騎兵撤至第二線,集中所有火力狠敲小原聯隊。

小原聯隊傷亡不少。不過,在小原的帶領下,日騎左沖右殺,陣形沒亂。小原跟已命喪黃泉的小林一樣,並不想戀戰。唯一不同的是,不想戀戰的小林沒沖出來,而小原則帶著騎兵主力沖出了伏擊圈。

至於袁慶榮,最初領的任務是攔截日軍,但後來接傅作義命令,叫他帶部隊迅速趕往包頭。就這樣,戰場上出現奇怪的一幕:小原聯隊的殘部和袁慶榮的部隊幾乎是平行著一起往包頭奔。

傅作義叫他們來包頭,是因為城內作戰的孫蘭峰遇到麻煩,久久不能攻下日軍騎兵集團司令部。而且,他得到一份情報:一支日軍增援部隊坐車趕過來了,前鋒即將抵達黃草窪孫蘭峰戰鬥指揮部。

在這種情況下,傅作義把指揮所轉移到包頭北面的山地。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而且,拿著假情報出城“討伐”的熊川長致也已趁天黑摸回包頭城。

跟熊川一起回來的,還有另一批日軍,他們由一個叫片桐茂的人帶領。這個片桐,是小林和小原兩騎兵聯隊長的上司:騎兵旅團長。此人本來帶著旅團直屬部隊屯駐在離包頭不遠的一個叫薩拉齊的鎮子。得到小島求救電話後,他先通知小林和小原出發,隨後自己帶著點步兵也過來了。

現在,傅作義要重新掂量一下。

各路日本援軍來了,圍殲城裏日軍司令部的最佳時機已錯過。再叫董其武或袁慶榮的部隊進城,就很容易被日軍反包圍。臨陣決斷時,他電告董其武、袁慶榮,叫他們先解決包頭城外黃草窪附近的日軍,即從張家口過來的日軍。

就這樣,黃草窪的日軍想裏應外合擊滅孫蘭峰部時,自己在轉眼間又被圍住。

對於小島吉藏來說,援兵來了,他開始有底氣了,和熊川、片桐商量後,決定在12月21日黎明開始反擊。但是,熊川聯隊主力是騎兵和炮兵,巷戰中發揮不了什麽作用,以至於到黎明反擊時,效果卻不大。

打到12月23日,孫蘭峰的部隊已有點疲倦。

在城外,黃草窪的日軍也開始逆襲,董其武和袁慶榮的部隊被撕開口子。其中一個中隊跟小島取得聯系。

傅作義決定收兵。

對他來說,大部分戰鬥任務已完成,於是一聲令下,幾支中國軍隊撤出包頭地區,向西面的根據地五原轉移。

吃虧了,這是包頭被襲後日本人的感受。

具體地說,是小島的感受。他是這一片日軍最高指揮官,他覺得被損害、被侮辱了。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他接受不了這個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