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戰長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一戰成名

由於連日雨雪不斷,導致河水暴漲,加上第9戰區中國軍民的破壞,通往長沙之路已完全不能利用,而只能在原有公路東面的丘陵地帶用原木鋪設新路。第11軍直屬工兵部隊一部調到東南亞去了,另一部分正在宜昌幫著第13師團修城墻。會戰開始後,能拿出來的直屬工兵只有兩個中隊。加上日軍這次作戰行動倉促,不但攜帶的彈藥量有限,挽馬運輸的野戰重炮由於路面難行壓根就沒調過來。阿南和主張積極進攻長沙的第3師團長豐島房太郎都忽略了這個問題,後者的算盤是:渡過撈刀河和瀏陽河後,頂多三天就能打下長沙。渡過汨羅江後,第3師團反超第6、第40師團,在向長沙追擊時,一線部隊已經喊出“只有我第一個到長沙”的口號。問題是,到了長沙城下能不能打進去呢?

日本人認為:能。

好,那就試試吧。

在阿南12月26日下達長沙攻略命令這一天,薛嶽決定留在長沙。不過,長官司令部大部分人已遷到後方的耒陽。帶隊的還是參謀長吳逸志。長官部的人留在長沙的,除了薛嶽外,還有參謀處長趙子立以及相關參謀。

薛嶽沒走,是死戰長沙的信號。

薛嶽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為蔣介石來了封電報,說這一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關系到國際觀瞻之戰;其次是因為第二次長沙會戰之敗(薛嶽雖然不承認,但心裏明白),這是雪恥的機會,而且對手是同一個人:阿南惟幾。況且這次機會也好,相比於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只出動了三個師團,在洞庭湖至湘江水路這邊沒人馬出現,整個湘江西岸是寂靜的。也就是說日軍攻到長沙後,都沒足夠的兵力攻取可以俯擊長沙的嶽麓山。

再說日本人那邊。

第3師團率先向長沙而來時,第40師團正奉命攻擊金井附近的中國軍隊,第6師團則在圍攻第37軍羅奇第95師。就在這時候,阿南的命令到了,要第6師團主力繼續攻擊當面之敵,同時分出一部去協助第3師團打長沙。第6師團長神田接到這個命令後好像遭遇“晴天霹靂”,這時候才想起第3師團。他定睛那麽一看:“呀,人呢?”

本來應該向一側迂回幫助第6師團圍殲羅奇部隊的第3師團早就上路徑直往長沙而去了。神田憤憤然,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撰的《長沙作戰》裏有這樣的描述:“當時第3、6師團互相存在著強烈的爭功思想,誰也不願意甘拜下風。”

壓了壓火後,神田命令師團平岡力第45聯隊為先遣隊,向長沙追擊。

第3師團腿腳還真麻利。12月31日下午,豐島指揮部隊已渡瀏陽河,隨即做好1942年元旦攻打長沙城的準備。由於元旦將至,從師團長豐島到手下的幾個聯隊(第3師團的步兵並非全員參加,只出動了石井信第18聯隊的兩個大隊、的野憲三郎第68聯隊的兩個大隊以及第6聯隊第2大隊,以加藤素一為大隊長的大隊由師團直屬)都有所謂的“無限感慨”之意,鬼子們則不知死活地嚷嚷著在長沙城裏過新年。

日軍逼近撈刀河時,薛嶽才把指揮部從長沙城轉移到湘江西岸嶽麓山愛晚亭附近的天然防空洞,指定李玉堂率第10軍死守長沙。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李玉堂第10軍軍部被日軍偷襲,部隊也被擊潰,遭到薛嶽的訓斥,在南嶽軍事會議上,被撤了軍長一職。軍委會本計劃叫鐘彬出任新軍長,但鐘跟李關系上佳,拖著沒來赴任。這時候,日軍又再打長沙,薛嶽只好保舉李代理軍長,帶著第10軍守長沙。但李玉堂一時不買賬,蔣介石聽說後,一個電話打過來。

蔣介石:“你是李玉堂嗎?

李玉堂:“報告委座,是的!”

蔣介石:“你是黃埔1期的吧?”

李玉堂:“報告校長,是的。”

蔣介石:“那好了,長沙交給你了。”

蔣介石掛了電話。

長沙西城下就是湘江,湘江對面是標高將近三百米的嶽麓山,是可以覆蓋長沙的最佳炮兵陣地,北城、東城外不遠處就是瀏陽河,只有南城外沒有河道。10軍奉命守衛長沙後,李玉堂帶人對城內外防線進行了加固,構築了以地堡、交通壕、散兵坑為依托的半圓形陣地,在城內,於主要路口設置了鐵絲網和路障,街道兩邊的建築物全部開槍眼。此外,湘江水路這邊,長沙以北、長沙以南河段盡皆封鎖。

忙活完了後,李玉堂發現兵力不足。

第10軍轄三個師:周慶祥第3師、方先覺預備第10師和朱嶽第190師。由於第二次長沙會戰剛剛結束,被擊潰的第10軍損失大半,還沒來得及補充兵力。其實,就算第10軍是全額兵力參戰,也不富余。因為至少得有一個師放在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薛嶽已下命令)。這樣的話,放在東岸城區的就只有兩個師了。李玉堂的安排是:方先覺預10師在嶽麓山,此時軍戰力最強的周慶祥第3師控制在城東(預料日軍主攻這一面),朱嶽第190師一部占領城垣陣地,主力控制南北郊區要點。捉襟見肘是必然的,連預備隊都沒有。可李玉堂又深知薛嶽的性格,直接申請回調預10師,必被駁回,而且嶽麓山也確實需要部隊;不申請吧,日軍馬上就過來了,如果守不住長沙,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