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戰長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薛嶽的熔爐(第4/6頁)

第6師團長神田,帶著一個大隊突出先前的重圍後,進入福臨鋪以南,跟第13聯隊一樣,再次陷入重圍。

嶽陽的阿南惟幾得到第6師團被圍困於福臨鋪地區的軍情後一言不發。

阿南緊抿著嘴唇。島村等參謀紛紛湊上來,基本上都在重復一個意思:叫阿南別生氣了,都是自己的責任。

但有什麽用呢?

神田和他的第6師團只能認倒黴。

到1月10日,在福臨鋪地區圍攻第6師團的中國軍隊達到10個師,日軍不得不再次派出戰機轟炸解圍。同時,阿南叫第40師團進入福臨鋪西北,第3師團分出一部掉頭往南,去營救第6師團。叫豐島意想不到的是,當神田得知第3師團派兵搭救他時,第一反應是憤慨。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撰的《長沙作戰》裏有這樣一段記載:“當夜,石井聯隊向福臨鋪急進。到達該地的神田第6師團長的自尊心很強,對於派兵救援感到不快,情緒激憤……”

就真的很在乎這個嗎?還真是在乎。因為神田給阿南發了份電報,大意是:謝謝啊,但救援,就算了,第6師團自己能行。

第3師團的石井聯隊掉頭走人。

第40師團不也奉命馳援嗎?因為行動比較慢,還沒等行動,第6師團已經到了比較安全的地帶,所以第40師團長青木對部下說:“怎麽樣,我就斷定第6師團自己是會有辦法的。”

在福臨鋪地區的圍攻中,中國軍隊殺傷日軍第6師團上千人。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來一名司令官除了基本的軍事素養、超強的判斷力外,還應該具有堅決果斷的品質。因為一道命令的下達是直接決定士兵之命運的。另外,在戰場上,一個事件的出現往往會導致另一個事件的發生。會戰尾聲南下接應的獨立混成第9旅團的一個臨時突擊大隊在影珠山被全殲實際上也是更改行軍路線後的連鎖反應。

事件主角獨立混成第9旅團1939年初編成於山西,隸屬第1軍,駐太原,後成為華北方面軍直屬部隊,駐天津塘沽。第三次長沙會戰前,在第4師團調向東南亞後,該旅團調轉第11軍,負責武漢的警備任務。會戰中期,阿南決定向長沙突進後,該旅團被緊急抽調到新墻河以南。從華北調過來的這支部隊對湖南的地形、氣候、河流環境完全不清楚,更缺乏參加大規模會戰的經驗。在華北,他們參加唯一的大會戰是中條山之役,但那又是個一邊倒的會戰。

1月6日,獨立混成第9旅團,在叫池之上賢吉的旅團長的率領下,抵達了福臨鋪地區,遂遭孫渡第58軍一部攻擊,後者隨之消失在西側影珠山。由於第6師團變更行軍路線,使得該旅團被孤立,旅團長池之上決定暫停繼續南下,臨時向西攻擊影珠山,以解除自己側背的危險。

影珠山高500多米,呈南北走向,是長沙縣和汨羅縣的界山。

為進攻影珠山,旅團長池之上臨時組成了一個突擊大隊,由獨立步兵第40大隊第1中隊長山崎茂大尉統領。出發前,旅團的作戰參謀告訴山崎,影珠山已偵察過,估計山上及反斜面,有一個中國新編師或暫編師,人數在1000多人,為流動性部隊,武器比較落後,似乎也沒有火炮,總而言之:如果夜襲,必定成功。

傻呵呵的山崎茂帶著人就去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遠遠出乎日本人的意料。

他們不但沒拔掉釘子,手還被死死釘住,因為他們完全判斷錯了。

影珠山及其附近並非只有1000多人,而是集結了楊森第27集團軍楊漢域第20軍、孫渡第58軍的5個師,其中魯道源新編第10師以及兩個軍的軍部都設在影珠山(如果日軍偷襲得手,後果確實不堪設想)!

臨時大隊長山崎茂是二次入伍,歲數已經不小了。

二次入伍前,已是日本當地小有名氣的水產品專家,自己還開了個水產品批發的門臉兒。

在薄暮時分,水產品專家望著眼前黑壓壓的一片人,心裏有點沒底。作為中隊長,他還從沒帶過這樣多的部隊。出發前,他說了一句話,前頭的話無非是誓死怎麽著怎麽著,最後一句話是:“大家跟我來吧。”

好像不是帶著部隊去偷襲,而是領著大家去撈魚。

1月8日深夜,山崎帶著部隊從影珠山東北向摸上去,鬼使神差中,意外端了新編第10師師部,師長魯道源只身脫險。乍看上去的話,鬼子占便宜了。問題是,一切還遠未結束。拂曉時,山崎帶人攻占了山頂。由於比較順利,登頂的日軍狂喊“萬歲”。但他們真喊早了,首先是隨著喊聲,頭頂上飛來三架日機,看也沒看,就扔炸彈,接下來則飛來中國軍隊的炮彈。

日軍夜襲影珠山,嚇了老楊森一跳——剛才忘說了,第27集團軍總司令部,此時也在這座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