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躲來躲去躲貓貓(第2/5頁)

另一人是伊籍。伊籍當時跟著劉琦混,心裏卻向著劉備,所以他提的辦法跟張飛大同小異,側重點在於荊州的歸屬問題。伊籍說,劉琮已將荊襄九郡都獻給曹操了,賣祖求榮莫過於此,使君不如以吊喪為名,前赴襄陽,誘劉琮出迎,然後將其拿下,誅其黨類後,則荊州屬使君矣。

諸葛亮拍手稱快,特別是在聽到伊籍說的最後一句話時。諸葛亮以為,形勢比人強。劉備再謙謙君子,這回也該心硬一把了吧。再說,現在的荊襄九郡在名義上已是曹操的地盤了,劉備虎口奪食,是憑力氣吃飯,也是替劉表出一口氣,憑什麽不能抱得荊州歸?

然而,劉備還是心太軟。這個活在名譽裏的男人瞻前顧後,總感覺於心不忍。他哭著對大家夥兒說,同志們啊,我大哥臨去前托孤給我,言猶在耳,言猶在耳啊,大哥多好的人,寬厚、善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我應該向大哥學習啊!今天我如果執其子而奪其地,他日死於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我大哥呢?嗚嗚嗚……

張飛長嘆一聲。伊籍長嘆一聲。諸葛亮長嘆一聲。他們一時間不知道是自己錯了還是劉備錯了。

但是諸葛亮知道,這件事其實沒有對錯,只有可否。能做就是可,不能做就是否。所謂寬厚、善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那都是自欺欺人的話語。荊州現在還是劉表的荊州嗎?錯!賣祖(業)求榮的劉琮還值得輔佐嗎?更是錯!問題的關鍵都不在這裏,問題的關鍵在於劉備的死腦筋沒有與時俱進。

諸葛亮將劉備逼到死角,讓他做出生死抉擇——現在曹兵已到宛城了,沒有荊州,沒有根據地,沒有兵馬,我們何以拒敵?

劉備當然不知道何以拒敵的對策。對劉備來說,個人名譽是形而上的東西,其他的都是形而下的,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不了先找個地方躲起來,反正他的一生躲來躲去,躲貓貓已是家常便飯,不在乎多這麽一次……

諸葛亮臉色鐵青,氣不打一處來。他從隆中出來從事的這一份工作竟然是躲貓貓,並且應劉備的要求,還要為躲貓貓的遊戲提供技術指導,這個軍師當的,可謂一點正經沒有。

而他,原本是多麽正經,多麽有追求的人啊,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管仲、樂毅,是天天躲貓貓的嗎?諸葛亮無語。

卻又不能逃避。就像前文說的,出來了,就不要哭著喊著想回去。諸葛亮是個沒有退路的人。作為軍師,事實上最大的能耐就是在沒有退路的地方找出退路來。甚至反敗為勝。那麽,諸葛亮能做到這一點嗎?

人是自以為聰明的動物

諸葛亮做到了這一點。因為他不是別人,他是諸葛亮。

在劉備定下“退走樊城以避之”的目標後,諸葛亮覺得,將這一場撤退退出花來,退出他的絕世才華來。不錯,他是螺絲殼裏做道場,可人生的常態不就是螺絲殼裏做道場嗎?

誰都不會事先給你預備下大大的舞台,因為上帝不是你的幹爹。

諸葛亮放出話來,上次一把火,燒了夏侯惇的大半人馬,這不稀奇。稀奇的是要讓曹軍重蹈覆轍!

這話張飛聽了,高興得不行。張飛說,軍師,曹軍沒那麽傻吧,一個人,真的可以在短時間裏犯同樣的錯誤嗎?

諸葛亮無限滄桑地答道:這很正常,只要他是人。張飛不解:為什麽?人不是很聰明的動物嗎?錯!人是自以為聰明的動物!

諸葛亮如是回答。

諸葛亮的計謀又開始粉墨登場了。這是一次相當復雜的計謀組合,集合了水戰、火戰、心理戰等諸多算計。玩的就是心跳。

曹軍卻不知道個中的奧秘。曹仁、曹洪引十萬曹軍為前隊,最前鋒則是許褚的三千鐵甲軍,他們浩浩蕩蕩,直殺新野而來。部隊行進到鵲尾坡時,遭遇了劉備部分人馬的對峙。

這個時候許褚需要有一個判斷——他們,是幹什麽的?疑兵還是前面有伏兵?許褚給出的判斷是後者。

但是許褚的判斷無效,因為曹仁給出的判斷是前者。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許褚在曹仁的“英明”判斷下奮勇前進。

劉軍卻突然人間蒸發了。這裏的山林靜悄悄。鵲尾坡前,只剩曹軍孤孤單單的身影。這個時候,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不知誰的末日就要來到,許褚在劉軍的迷魂陣前陷入了思考。

有仙樂悠揚。有眾聲喧嘩。在山頂,一個熱鬧的世界和盤托出。

這個世界的主人是諸葛亮和劉備。此時的山頂上有一簇旗,在旗叢中有兩把傘蓋:左玄德,右孔明,二人對坐飲酒,宛如神仙中人。

許褚憤怒了,他把劉備和諸葛亮此舉理解為調戲。調戲不是調情。因為調戲被動,調情互動,所帶來的心理感受截然不同。雖然在一定的階段,調戲可以往調情的路上走,但此時的許褚那是一千個不答應一萬個不答應!他要上山,殺了這兩個調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