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遊戲

需要一個人

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三國歷史上的一個風雲人物劉備與世長辭。帶著他美好的聲譽與顯著的功績離開人間。雖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好在一切都已安排得井井有條,他也就放心上路了。統一中國,曹操沒能做到,他也沒能做到,也許他的兒子輩可以做到吧,劉備臨終前樂觀地做如是想。

但劉備不知道,蜀國的危險已是如影隨形,因為曹丕又蠢蠢欲動了。

在曹丕看來,劉備的死意味著一個機會,魏國進攻蜀國的機會。

人世間生死的辯證法就是這麽殘酷——對手的死亡就是自己的新生,雖然有些攻之不武。

賈詡明確反對。

賈詡的反對不是從道德層面出發,而是從功利層面出發的。不錯,劉備是死了,可諸葛亮還在,蜀國的人心還在,甚至蜀國的人心因為劉備的死而變得更強大。

那句話是怎麽說的?同仇敵愾。

司馬懿卻不以為然。他覺得賈詡還是有些書生意氣了。什麽同仇敵愾?蜀國的敵人是魏國嗎?錯!是東吳。

再說了,這個世界實力說話。人心是最不可靠的。多少人可以從一而終?沒有。從實力而終才是真的。

所以司馬懿的想法是,大幹快上,搞人海戰術,搞大包圍,調動五路人馬,將蜀國這個小小的盆地活活淹沒掉。

司馬懿設想中的五路人馬包括:遼西羌兵、南蠻孟獲兵、東吳孫權兵、孟達上庸兵、曹真魏兵。每路人馬各出十萬,計五十萬人馬。總而言之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甚至化敵為友,先將槍口一致對外,以後再一個個收拾這其中不聽話的。

此謂先戰術後戰略。

曹丕一聽馬上感覺司馬懿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什麽叫開拓型人才?這就叫開拓型人才。曹丕無限感慨地看一眼賈詡,覺得老同志到底還是保守,跟不上形勢的需要。所以對不起,只能哢嚓掉你的建議而采用司馬懿的建議了。

於是五路人馬很快被召集起來,為曹丕所用。這其中孫權雖然心裏有小九九,不那麽心甘情願地被曹丕呼來喝去,可他自己沒做到皇帝這個位置,也只能逆來順受了。再一個,孫權也想嘗試一下可能性——萬一蜀國真被打敗了,自己還能分一杯羹不是?

便出兵。陽奉陰違地出兵,心懷鬼胎地出兵。

劉禪睡不著覺了。

這個剛剛做上新郎官的蜀漢後主這幾天天天睡不著覺。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張飛十七歲的女兒被義不容辭地嫁給了劉禪做老婆,是為正宮皇後。劉禪在新鮮的兩性遊戲中流連忘返,一時間樂不思蜀。

直到這一天,他收到一份邊報。邊報上說:“魏調五路大兵,來取西川;第一路,曹真為大都督,起兵十萬,取陽平關;第二路,乃反將孟達,起上庸兵十萬,犯漢中;第三路,乃東吳孫權,起精兵十萬,取峽口入川;第四路,乃蠻王孟獲,起蠻兵十萬,犯益州四郡;第五路,乃番王軻比能,起羌兵十萬,犯西平關。此五路軍馬,甚是利害。”

劉禪尿褲子了。他難以想象這五路軍馬攻入成都會是何等壯觀的場面,但有一點他是可以想象的,那就是他玩完了。

便找諸葛亮。

在劉備的臨終交代中,諸葛亮是被指定為他兒子的君父。現如今蜀國有難,君父怎麽可以不管?

還真不管了。

因為諸葛亮不上班了。

在得到邊報的第二天,諸葛亮就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稱病在家了。

這不是他的風格。對諸葛亮來說,羽扇綸巾、閑庭信步才是他一貫的風格,可是現在,他的自信到哪裏去了呢?沒有人知道。

劉禪也不知道。便派了兩個人到諸葛亮府上去請安,順便請教一下破敵之策。

只是未果。

這兩個被派上門去的人一個是黃門侍郎董允,另一個是諫議大夫杜瓊。級別都不低,可惜他們都未能見到諸葛亮。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見到另一個人有時很簡單,有時卻很難。簡單的理由都是相似的,難的理由卻各有各的不同。

諸葛亮卻做得更絕——沒有理由。

不給他們不見的理由。他選擇了閉門不出,沉默是金。

這樣的反常之舉讓劉禪害怕了——該有多大的災難降臨,才能讓一向鎮定自若的諸葛亮如此手足無措啊……

他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明天。

蜀國還有沒有明天。

便決定親自上門,直面命運的裁決。

一人。

一杖。

一池。

諸葛亮倚風獨立,在他的相府後花園裏凝神靜思。

劉禪出現在他身後,看著他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