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海上強國的勝利與局限

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之後,“象與鯨”的對峙局面還在持續。英國海軍照舊一往無前,而拿破侖將奧地利打得落花流水,成了歐洲大陸的霸主。這種情形下,重拾之前未能如願的和談似乎是不二之選。因此,拿破侖只得另辟蹊徑破壞英國(他稱為“零售商之國”)的貿易。1806年的《柏林敕令》(BerlinDecrees)建立了針對英國的大陸封鎖體系,所有拿破侖能施加影響的港口都被禁止與英國有貿易往來。這一次,拿破侖試圖不費海軍一兵一卒就與英國進行海戰,並對其進行封鎖。作為回應,英國也通過一系列的樞密院法令(OrdersofCouncil)停止了與那些遵循《柏林敕令》的港口的貿易往來。這一政策需要皇家海軍進行職責轉型。直到此時,英國海軍的任務還是以護航艦保護船運,以及以戰列艦封鎖一些重要的海軍港口,這兩項任務海軍都還能夠勝任。而現在,所要封鎖的港口範圍擴展到所有遵循《柏林敕令》的貿易港,無論大小遠近。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造船廠開始大量生產小型船只。早在18世紀90年代,英國就建造了如“庫魯茲”號(Cruizer)這樣的18門火炮雙桅帆船,但是19世紀早期,英國又定制了90艘類似級別的小戰艦。海軍的規模也在擴大,到1812年時,英國海軍的船只規模已經過千。這樣的擴建催生了世界上第一次機械化大生產。維多利亞時期偉大的工程師之父馬克·伊薩姆巴德·布魯內爾(MarcIsambardBrunel)就為樸次茅斯的皇家造船廠設計了一系列用於生產索具的機器。

海軍的軍官隊伍中依然有暴虐者。由於被人舉報,“涅瑞伊德”號(Nereide)的羅伯特·科比特(RobertCorbet)上校就因為曾經未經授權懲罰船員而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

然後,他派人去找摩西·威爾(MosesVeale),水手長的副手來打我。他抽了我6下還是8下,我根本站不住了,科比特上校卻告誡我,如果我不好好站著,他就把我綁在雅各布的梯子上。後來,我被綁在梯子上,一直被打到上校滿意為止。

後來,在任“非洲”號(Africaine)艦長的時候,科比特上校在某次行動中遇害身亡,據說,這致命一擊就是他自己手下放的冷槍。好在當時,殘暴如科比特者畢竟寥寥。絕大多數軍官都開始學會尊重水手,也都認可安塞姆·格裏菲斯(AnselmGriffiths)上校所言:“如今的水手都不再是不願思考的無知莽夫,他們中有很多都精於常識……”32

傳統上,殖民地戰爭多是歐洲大沖突中的邊角。1806年,霍姆·波帕姆(HomePopham)上校從荷蘭人手裏奪取好望角的時候就不費周章。占領了好望角之後,英國能更好地保護通往印度的海路,也在之後的年月中吸引了大量的英國人來此安家立業;當然,後到的英國人與先來的荷蘭人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沖突。在好望角,波帕姆得知西班牙在普拉特河(RiverPlate)地區的戍衛羸弱,當地居民又渴望解放的自由。波帕姆遂即自己動身前往,本欲探查,結果順手拿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Aires)。但是西班牙人很快也發現了英軍的軟肋,起而攻之,英軍大敗,損失慘重。

法國海軍的復興可能本不應該被忽視,但法軍還是得以在自己所占領的地中海主要港口營建了規模可觀的戰列艦隊,至於法軍從哪兒找來了那麽多經驗老到的水手,就無從得知了。

與此同時,真正讓英國人不安的是,法國可能通過聯盟和征戰來獲取船只。1807年簽訂的《蒂爾西特條約》(TreatyofTilsit)就讓丹麥成了法國的傀儡,而波羅的海由此向法國人敞開大門,對英國人來說,這也非好事。與今天的海灣不同,波羅的海是很多戰略物資的主要來源地,其中就包括波蘭和俄國順流而下運送的木材以及斯德哥爾摩的焦油。為了保住英國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地位,詹姆斯·甘比爾(JamesGambier)招兵遠征。在哥本哈根岸邊,甘比爾一邊用炮船猛轟城內,一邊派遣軍隊上岸占領該城。最終,根據投降協議,丹麥人同意英軍占領船塢6周,運走其中所有船只和儲備物資。英軍俘獲70艘船,其中包括18艘戰列艦。之後的4年裏,詹姆斯·薩瑪瑞斯(JamesSaumerez)上將(在尼羅河地區時,曾是納爾遜的副將)率軍進駐波羅的海,與瑞典結盟。這一戰略物資的供給線由此得以維系,甚至還在日後與俄國人建立了聯系。

英國人還想借由自己強大的海軍優勢,插足歐洲大陸。1809年,英軍在荷蘭小島瓦爾赫倫(Walcheren)登陸,減輕了英國盟友奧地利的壓力,卻也關閉了前往斯凱爾特河(RiverScheldt)和安特衛普的通道。英軍的毛病重犯,兩大指揮——海軍的理查德·斯特羅恩(RichardStrachan)爵士和陸軍的查塔姆伯爵——又沒能相互協調、合作,4000名士兵死於瘴氣中毒,任務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