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個關鍵人物(第2/3頁)

對於隴山地形,馬援了如指掌,各軍事要塞,如數家珍。

他命人取來一袋米,當下在劉秀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溝壑等地形地物,然後指點山川形勢,標示各路部隊進退往來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隱,無不畢現,對戰局的分析也透徹明白。

劉秀特別高興,說:“虜在吾目中矣。”

第三個,是京兆灞陵(今西安市東北)人王遵。

王遵,字子春,其父為上郡太守。其為人豪俠仗義,有辯才。

算起來,王遵是隗囂手下的老人兒了。他最早追隨隗囂起兵,被任命為明威將軍。隗囂能從長安逃回隴西,全仗他在前面開路,殺散圍兵,得以脫逃。

王遵佩服來歙,更佩服劉秀。

來歙刀劈隗囂,被隗囂的手下層層包圍,正是有王遵從中周旋,才得以虎口脫險。

他曾私下對來歙說:“我之所以戮力不避矢石,非是追求高官厚爵!只不過人思舊主,先父蒙漢厚恩,我日夜盼望報效大漢耳。”已有歸漢之心。

光武帝建武七年(公元31年),王遵因數次勸諫隗囂入朝,未被采用,便舉家東遷,前往洛陽投奔劉秀。劉秀拜他為太中大夫,封向義侯。

有竇融、馬援和王遵這三個人加入,劉秀如虎添翼,隗囂的死期正式進入倒計時。

王遵給劉秀指了一條廢棄多年的古道,沿著這條道,就能繞過隗囂大軍,直插隗囂的戰要之地略陽(今甘肅省秦安縣東北)。

而只要攻占了略陽,就等於將隗囂的隴山防禦體系攔腰斬斷。

王遵說,彼時大軍進發,可一舉而定。

劉秀大為高興,決定兵分兩路,自己親率吳漢、馮異等人攻取高平第一城(今寧夏固原地區),此為正兵;另外派來歙率精銳突騎奇襲略陽,此為奇兵。

正奇之間,相輔相成。

正兵迂回高平,盡量避免仰攻,奇兵奔襲,可謂出其不意。

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來歙領二千騎兵穿山越嶺,伐林開道,過番須(今陜西隴縣西北)、回中(今隴縣西北)諸要隘,如同神兵天降,突然進至略陽城下,斬隗囂守將金梁,成功攻下略陽城。

隗囂的都城平襄(今甘肅省通渭縣)與略陽的直線距離僅有八十公裏。

隗囂驚呆了。

然而這僅僅只是開始。

隗囂手下有一個名叫牛邯的大將,文武雙全,馳名邊郡,深得隗囂重用,統率著十萬大軍在瓦亭、雞頭一線,可謂隗囂倚若長城的人物。

可是隗囂大意了。

他忘了,牛邯是王遵的好朋友。王遵寫了一封信,牛邯沒有太多的猶豫,領兵歸降。

牛邯這一降,引發的後果是相當可怕的。

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隨後就發生了十三名將軍,十幾萬士兵,天水郡的十六個縣邑投降事件,隗囂實力銳減。

而涼州牧竇融沒有失約,領了河西五郡(指敦煌、酒泉、張掖、武威、金城)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騎數萬、輜重車五千輛與劉秀會合,分數路攻隴。

隗囂徹底崩潰了,命大將王元入蜀求救,自己攜帶家屬隨員投奔手下另一大將楊廣所駐守的西城(今甘肅天水西南)。

可以說,隗囂的一條腿已經邁進棺材裏了。

劉秀給他寫了一封信,說:“你若束手自縛,則父子相見,保證沒有其他事故發生。若堅決要做黥布一類的人物,亦自任也。”

隗囂始終拒絕投降。

劉秀於是下令誅殺了他留置在洛陽的兒子隗恂。

隗囂原本有兩郡的地盤,現在已僅剩下西城、上邽二城。

劉秀命吳漢、岑彭圍攻西城,耿弇、蓋延圍攻上邽。

時間到了八月,潁川盜賊群起,京師騷動。劉秀擔心京師有失,準備返還洛陽平叛。

臨行,賜書吳漢、岑彭等人,道:“西城、上邽二城若破,你等就直接統兵南擊蜀虜。人心苦不知足啊,既平隴,復望蜀。”(友情提示,這便是成語“得隴望蜀”的由來)

劉秀剛轉背,公孫述就發來蜀兵五千余人援助隗囂。

這些蜀兵乘高而下,鼓噪大呼:“百萬之眾方至!”

漢軍不知底細,大驚失措,來不及布陣,匆匆迎戰。

蜀軍死戰,決圍入城,救出隗囂,退往冀城以求自保。

岑彭、吳漢糧食耗盡,不得已撤軍,盡燒輜重,引兵退下隴山。

蓋延、耿弇也相隨而退。

岑彭返歸荊州,屯兵津鄉,為日後的伐蜀之戰積極做準備。

其余諸將還屯長安,歸來歙統領。

漢軍一撤,隗囂輕輕松松地收復了安定、北地、天水,隴西等地。

可是隗囂卻高興不起來。

你想想,岑彭等人一走,已經為下一步伐蜀做準備了,這就分明看準了隗囂的勢力已是風中殘燭,瀕臨滅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