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廢立皇太子,並不僅僅是愛屋及烏(第2/3頁)

陰麗華很爭氣,自從入了洛陽皇宮,便連生了五個孩子。

其中的大兒子劉陽聰明伶俐,十歲就讀懂了《春秋》。

天才啊!劉秀贊嘆不已。

而在“度田”運動中,劉陽對那張“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紙條的解釋,更讓劉秀對他刮目相看,大為贊賞。

最絕的還不止於此。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河南原武縣有人煽動民眾造反。劉秀派大軍征剿,但是由於原武城太堅固,士兵死傷很多,遲遲攻打不下。劉秀召集大臣商議對策,眾大臣都建議懸賞賊首。劉陽卻另有建議,說:“賊人脅眾造反,必然不能長久。這中間肯定有許多人心裏後悔,想逃出來,只是因為外面包圍得很緊,沒有辦法脫身,這才拼命死守。現在應該下令圍城不要太緊,讓他們出城,賊眾一散,那些帶頭的就孤立了,很快就可以把他們抓住的。”

劉秀認為這個計策可行,依計行事。

其結果是:原武不日平定。

能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人,是最厲害的,也是劉秀最喜歡不過的了。

這樣一來,劉強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而且,早在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劉秀就廢了劉強的母親郭聖通的皇後之位,將貴人陰麗華冊封為皇後。

劉強雖然比不上劉陽聰明,但也沒有蠢到對自己處境一無所知的地步。

他做出了一個很漂亮的行動:上書請求讓位。

劉秀很爽快地同意了,改立劉陽為皇太子,他下詔說:“《春秋》之義,立子以貴。東海王陽,皇後之子,宜承大統。皇太子強,崇執謙退,願備藩國。父子之情,重久違之。其以強為東海王,立陽為皇太子,改名莊。”下詔的當日,劉秀便冊立東海王劉陽為太子,改名為劉莊,而以東海王封原太子劉強。

從後來的發展來看,劉秀這個決定是明智的。

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北匈奴的外交代表團來到武威郡,他們通過武威太守上疏劉秀,希望能與漢朝和親。

和親是件好事,劉秀召集公卿在朝堂商議,準備答應與北匈奴和親,很多人也都舉手贊成。劉莊卻持不同意見,他說,北匈奴之所以想跟我們和親,是因為看見南匈奴和我們和親了,他們擔心我們會出兵協助南匈奴攻擊他們。實際上,我們既不能為南匈奴出兵,又與北匈奴走近,甚至做起了親戚,南匈奴就會有其他想法,而南匈奴和我們疏遠了,北匈奴就不會跟我們來往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

劉秀嚇出了一身冷汗,連聲稱是,從而打消了與北匈奴和親的念頭,專心和南匈奴搞好政治依附和軍事同盟關系。

這也奠定了東漢政府對匈奴聯南打北的基本國策。

凡此種種,都表現出了劉莊過人的才華。

正是由於劉莊的聰明和能幹,讓帝國順利渡過了柏楊先生所說的帝國發展“瓶頸期”(友情提示:柏楊先生所說的瓶頸期是指一個王朝政權自建立後四五十年左右,或當它傳到第二、第三代的時候,就進入了發展的狹道,它將面臨了兩個選擇,或者是擠過去,沖破危機,開啟一代盛世;或者是無法通過,消失於歷史舞台。最具代表性的是秦、隋兩朝沒能通過瓶頸期,二世而亡。而西漢、唐朝、明朝等經過了諸呂之亂、玄武門事變、靖難之亂,最終開辟了一代盛世),及時地處理了宮廷危機,堅決地執行劉秀的治國措施,使國家的經濟發展走進另一個輝煌,開創了“明章盛世”,為東漢二百年的歷史夯實了基礎。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劉秀已經六十歲了,依然勤政不怠。

他每天的工作安排大致是這樣的:早晨朝會,之後處理政務,晚上聽儒生講經,生活過得充實而繁忙。

當時沒有紙,用以書寫的材料是布帛,劉秀寫文書認真而節儉,“常自細書,一禮十行”,日落才罷。

夜裏召集公卿、將軍、郎官等人講論經學義理,往往到半夜方始就寢。

他還經常延請功臣參與議政,將他們特別安排在側位,論時政畢,道古行事。

也常請在家所識的鄉裏能吏,閑語共議。

劉秀所做的這些,太子劉莊基本陪伴在側,從中學到了不少為君治國之道,得益非淺。

不過,看見年歲已高的父親這樣勤勞不怠,也忍不住有些心疼,勸他說:“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遊自寧。”

劉秀握著愛子的手說:“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友情提示:成語“樂此不疲”即出此處)

西漢的文書制度,凡是上報中央的,一律用青布囊素包裹密封,上書後,就到北軍等候批復,往往連月乃決。

為了加快工作效率,劉秀下令“上書啟封則用”,往往當天就能“奏詣闕,平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