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泰山封禪(第2/2頁)

死之前的幾個月劉秀曾寫下過這樣一份簡短的遺詔:“朕無益百姓,如孝文皇舊制,葬務從約省。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吏及因郵奏。”

這份遺詔,是劉秀節儉一生的縮影。

他不貪財,不好色,不喜音樂,不愛飲酒,不愛珠玉等奢侈品……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春,他下詔:“往年已敕郡國,異味不得有所獻禦,今猶未止,非徒有豫養導擇之勞,至乃煩擾道上,疲費過所。其令太官勿復受。明敕下以遠方口實所以薦宗廟,自如舊制。”

異國獻有名馬,能日行千裏,又進寶劍,價格貴百金。

劉秀卻以千裏馬駕鼓車,名劍賜騎士。

他穿的衣服,名叫“大練”,大練是一種很厚的絲織品,衣服沒有花紋上彩。

他當政的三十年時間裏,勤約之風行於上下。

儒家治國,天子必須成為道德楷模,使萬民景仰,這,劉秀完全做到了。

劉秀死後謚號為光武,光,能紹前業;武,克定禍亂。廟號世祖。

劉秀駕崩的當日,皇太子劉莊繼位登基,年號“永平”。

這一年,劉莊二十九歲。

國有長君,臣民之幸!(以後東漢的百姓再也沒有這樣幸運了。)

光武帝在位期間,力圖改變因王莽改革失敗而造成的社會無序狀態,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同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上都制定了符合形勢發展的政策。

因為光武帝的努力,東漢王朝國內穩定發展,經濟生產力節節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