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景治水(第2/2頁)

全部工程在次年夏天完工。

從世界水利史上看,在生產力和機械工程很落後的情況下,治理黃河這樣大的工程,能取得如此圓滿成功,不能不稱之為奇跡。

王景也因此名揚天下,連升三級為侍禦史。

盡管王景注意節省費用,耗資仍達100多億錢,堪稱世紀大工程。

當然,從歷史的眼光來看,這100多億錢投入得很值。

王景治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其後黃河經歷800多年沒有發生大改道,決溢也為數不多,河水順利流入汴渠,灌溉兩岸田地,老百姓交口贊揚。

大河波浪闊,風吹稻花香兩岸!

黃河又重新成了中原大地一條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黃河下遊兩岸被淹過的幾十個縣的土地都變成了良田,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國家出現了“天下安平,人無徭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的大好局面。

據統計,國家的人口迅猛增加。史載,“永平、建初之際,天下無事,務在養民,迄於孝和,民戶滋殖。”具體說來,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為21007820人,而到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已達到34125021人。經過18年的時間,人口就增加了一千多萬。

大東漢威武綻放,帝國開始進入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