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奇士郭林宗

國學大師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對“黨錮之禍”中黨人名士們的評價是:過分看重道德。

他認為,這就是黨人名士們的缺點,因為至剛至硬,所以易折易斷。

這也是黨錮人士精神難以適應社會和難以延續的原因。

的確,在東漢末年,在世態澆漓的亂世,這種剛勁的士風給遵循它的人帶來的只會是毀滅。所以,士人們開始由儒入玄,或明玄暗儒,或隨波逐流、“與之俱黑”,將黨錮名士的精神力量漸漸淡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郭泰、蔡邕。

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今屬山西)人,其家世貧賤,父親早逝,由母親一手帶大,十五六歲的時候,母親想讓他去縣衙中謀個差事,他慨然答道:“大丈夫焉能處鬥筲之役乎?”不願為衙門的俗務所累,轉投在名師門下鉆研學問。

三年業畢,博通典籍,善談論,美音制,遂遊歷天下。

到了京師洛陽,經陳留名士符融引薦,得以與士人領袖河南尹李膺相見。

符融是這樣向李膺介紹郭泰的,他說,郭泰乃“海之明珠,未耀其光,鳥之鳳凰,羽儀未翔”。

李膺見了郭泰,非常驚奇於郭泰的人品才學,待以師友之禮,他對周圍的賓客說:“吾見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聰識通朗,高雅密博,今之華夏,鮮見其儔。”

以李膺當時的影響和身份,竟然如此盛贊郭泰,京中眾儒當然更是刮目相看,於是郭泰頓時名震京師,成為當時的知名人物。

不久,郭泰離洛陽返回太原,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輛。

郭泰與李膺同舟共渡洛川。

眾人遙看兩位世間奇男兒共泛扁舟於縹緲煙波上,“以為神仙焉”,無不心向往之。

“李郭同舟”由此成為了歷史佳話,千百年來,羨煞無數風流名士。

李太白就曾作詩雲:“洛陽才子謫湘川,元禮同舟月下仙”;劉禹錫則說:“無因接元禮,共載比神仙”;清人左宗植更說:“飄然李郭舟,那顧望者羨。”

郭泰才學過人,專注於做學問,卻又不是讀死書的書呆子,他關注時政,洞察世事,眼看宦官政治日趨黑暗,朝政大局難以扭轉,所以,性甘恬退,淡於仕途,視利祿如浮雲。

桓帝建和年間,太常趙典舉薦他出仕,他堅辭不出;永興年間,司徒黃瓊再辟召,同樣不就;友人勸他,他詭言道:“我夜觀天象,晝察人事,知道天已廢,非人力所能支持。”

前光祿勛主事範滂評價郭泰的為人是:“隱居而不離開雙親,堅貞而不隔絕世俗,天子不能使他為臣下,諸侯不能使他為友,郭林宗之外,我不知道世上還有誰能做得到。”

同郡名士宋沖稱郭泰是:“自漢元以來,未見其匹。”

郭泰性明知人,好提攜後輩。他身長八尺,容貌魁偉,繡衣博帶,周遊郡國。曾在陳梁間行走,途遇上大雨,頭巾的一個角墮下,天晴後人不知,人人爭相效仿,紛紛把自己的頭巾折一角,稱為“林宗巾”。

郭泰無意像孫壽之輩那樣引領時尚潮流,卻成了萬千民眾模仿的偶像,這完全是因為他的學識、才情還有人格魅力在起作用。

陳留人茅容,字季偉,家居耕種,年已四十,和很多人一起在樹下避雨,眾人都是蹲著或靠樹站著,只有茅容整襟危坐,神情嚴肅。郭泰從路邊經過,瞬時被茅容的造型秒殺,覺得他氣質非凡,有禮數,於是作揖與之交談,並以借宿為名,要到他的家裏住上一兩晚。茅容坦然應允,帶郭泰回家。第二天天還沒亮,就起來殺雞,郭泰覺得自己不過一個素昧平生的路人甲,而茅容一介農夫,家庭貧寒,卻能殺雞招待,大感過意不去,特別感動。

然而,到了吃飯時候,茅容奉上的全是清一色的素食,哪有半塊雞肉?!

茅容和郭泰對坐,吃得津津有味。

郭泰低著頭吃了一會兒,實在忍不住,問他早上殺雞是為何。

原來,茅容殺雞只是奉養老母,整只雞都端入後堂供母親一個人吃了。

郭泰這下更加感動了,大嘆道:“閣下真是世間高士,我郭林宗只知道節衣縮食,用以招待賓客,閣下卻能孝養老母,算得上是我的良朋好友啊!”因此站起身來,向茅容作揖,勸他讀書學習,茅容也最終成為了一代名士。

巨鹿人孟敏,在太原郡客居,曾提著一只瓦罐趕路,不小心,瓦罐失手落地,他竟連看也不看,繼續趕路。郭泰見了,好生奇怪,向他打聽,孟敏笑了笑,答道:“瓦罐碎都碎了,看它有什麽用?”郭泰覺得他姿性敏快,於是和他交談,了解他的天賦和秉性,因而勸他外出求學,結果孟敏成為聞名當世的人。

陳留人申屠蟠,九歲喪父,守孝十年,十年期間,不沾酒肉。他十五歲那年,聽說同郡一個名叫緱玉的孝女,為父報仇,殺死了丈夫養母的哥哥李士,被逮捕入獄,他仗義執言,邀集郡裏的讀書人一起替緱玉訴訟伸冤,狀紙寫得哀婉而又不失俠氣。外黃縣令覽書感動,於是減免了緱玉死罪,以輕刑結案。申屠蟠也因此獲得“義童”之譽。申屠蟠家世貧賤,小小年紀,就去做幫傭、做油漆工。郭泰聽說了申屠蟠的俠義之名,專門前往相見,斥資助學,申屠蟠得以成為一代經藝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