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奇士郭林宗(第2/2頁)

凡此種種,郭泰周遊天下,傳授子弟,不下千人。

陳國童子魏昭,仰慕郭泰的才學,專門到郭泰家拜師,他說:“經師易遇,人師難求,願在左右,供給灑掃。”郭泰點點頭,同意了。後來,郭泰身體不適,要魏昭給他熬粥。粥熬好,魏昭奉上,郭泰呵斥道:“你給長輩熬粥,敬意卻不在粥內,我難以進食。”將碗擲在地上。魏昭又重新再熬,熬好再奉上,郭泰又呵斥他。重復再三,魏昭的態度和臉色始終沒有改變。郭泰這才說:“我開始只看到你的表面,從今以後,我知道你的誠意了!”就把魏昭當作好友,赤誠相待。

陳留人左原是郡學的學生,因違反學校規章制度,被學校開除了。郭泰在路上遇見他,特地擺設酒和菜肴,對他進行安慰,勸他萬不可自暴自棄。他說:“蘧璦、顏回尚且不能沒有過錯,何況其他的人呢?”左原虛心聽取郭泰的勸導後離去。

有人責怪郭泰和惡人搞在一起,郭泰說:“對於犯錯的人,不拉他一把,反而推他一把,最終會將他推到社會的對立面,那樣,他就會報復社會的。”左原後來控制不了自己憤怒的心情,結集賓客,準備破壞郡學,可是,郭泰正在郡學講學,左原見了他,覺得自己辜負了郭泰以前的勸導,倉皇離去。

後來這件事傳開,大家全都佩服郭泰。

扶風人宋果,行為粗暴;太原人賈淑,性情險惡,經過郭泰的引導教育,都改邪歸正,一心向善,成為了遠近景仰的知名善士。

很多屠戶出身、賣酒出身、士卒出身的人,因為得到郭泰的獎勵和引進,都得以成名。

曾經薦舉過郭泰的司徒黃瓊病逝,送葬的人高達六七千之多,其中有一個儒生,手提竹籃,跟誰也不說話,徑直走到墳前,從籃中取出一個荷葉包,打開荷葉包,取出包裹著的烤雞,擺在墓石之上,然後轉身到附近的溪流汲水,將包裹烤雞的布絮反復漂洗,布絮原本被酒浸漬,入水便發出一陣陣清香酒氣,儒生將布絮裏面的酒水點點滴滴,瀝在墳前,又從竹籃裏取出飯包,拜哭盡哀,旁若無人。

拜祭過後,起身提籃,掉頭而去。

參加葬禮的士人,見這人舉動異常,不便過問,只是坐在墳墓旁斂坐默視,等他走遠,這才交頭接耳,猜測此人的身份。

最後大家公推郭泰的學生茅容騎馬去追問。

不多時,茅容回來告訴大家,其人為高昌名士徐稚(徐稚,字孺子)。

茅容追上徐稚,曾沽酒設肉,邀其小酌,酒微醺,談起國事,徐稚始終微笑不答;而問起農事耕種,便一一回答。酒散,彼此起身揖別,徐稚對茅容說:“為我轉告郭林宗,大樹將顛,不是一根繩子所能維系的,不必淒淒惶惶,於心不安。”

聽了茅容的述說,有人說:“孔子雲:‘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這樣說來,徐稚豈不是有失於人嗎?”

郭泰嚴肅地說道:“不是這樣的,徐孺子為人清廉高潔,他饑餓時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食物,寒冷時不會隨便穿別人的衣服。他答應茅容的邀請,分明是視為知己,刮目相看;不回答國家大事,是由於他的智慧我們可以趕得上而他的故作愚昧我們卻趕不上。”

不久,郭泰的母親病逝,郭泰悲戚過度,哭著哭著,竟然嘔吐出一灘一灘的血,他拄著拐杖從守孝的草廬中出來,看見母親的墳前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束生芻(即鮮草),問旁邊人,才知有人吊喪,放下生芻走了。人們問郭泰,這到底是什麽意思?郭泰感慨著說:“那人就是徐孺子啊!《詩經》中有一句詩說:‘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實際上,我無才無德,情無以堪呀。”

由於郭泰不參與政事,不作危言駭論,所以不受“黨錮之禍”的迫害,得以保存其身。

靈帝建寧元年,陳蕃、竇武和李膺等人被害,郭泰哭之於野,他仰天大慟道:“《周詩》有言:‘人之雲亡,邦國殄瘁。’現在漢室重蹈此轍,恐怕離滅亡不遠了!但‘瞻烏爰止,於誰之屋’?”(“瞻烏爰止,於誰之屋”亦為《詩經》中的句子)

建寧二年春,郭泰病死於家,時年四十二歲。四方文人學士紛沓而來,為其送葬者竟達千余之眾。志同道合者為其樹碑立傳,蠻聲海內的大才子蔡邕親撰銘文。事後蔡邕對涿郡名士盧植說:“我一生為人撰碑銘很多,而多有虛飾之辭,只有郭林宗的碑銘,文副其實,我毫無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