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殺 戮(第3/5頁)

31

1856年夏天,愛爾蘭人找到一個住在南京、會講英語的翻譯,一個“以前在廣州做過木匠”的中國人,因此當楊秀清第二次召見這兩人時,談話的時間增長了。這個愛爾蘭人只以“第二號人物”來稱楊秀清:

翌晨六點鐘左右,我們被召到第二號人物跟前,他問我們是怎樣打仗的,他似乎以為我們只用拳頭打。我們就打給他看,我們可以用劍和火器;他就遞給我們一根棍子,我們盡所能做了攻守動作。我們告訴他用拳打只是在喝醉的時候。我們為了表達我們的意思,就拿起杯子裝作喝醉。他讓我們打了一點拳術,這逗樂了第二號人物,他大笑起來。他們帶來一支英國手槍叫我們打,在距離五十碼外的墻上貼了一張紙,我打到了紙的中央。我在瞄準的時候,第二號人物站在我的後面,我用武器的時候,他似乎有些不安。
他環顧寬大的宮殿,問我們,家鄉的君主是否有這等宮殿,我們當然回答“沒有”!32

這愛爾蘭人覺得楊秀清這人不乏魅力,“他早起晚睡,看起來政務繁忙。他長相尊貴,面容可親,態度和藹”。33

東王讓他們住在其妻舅家中,相當舒適,距東王府不到二十公尺。這兩個洋人雖很想活動活動,但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卻什麽也不能做。有時他們把自己會唱的歌拿來哼哼,借此消磨時光,楊秀清的妻舅聞之覺得有趣,便給他們酒喝。雖有明令禁止飲酒,但他藏在府中,喜歡小斟一番。但這愛爾蘭人自陳大部分時間都沒事做,只“在城裏走走,視情勢許可自娛自樂”。令他們吃驚的是,婦女似乎可以自由走動,至少在搬磚石、木材、大米這些活的時候可如此。並非所有娛樂都被禁止,他們有兩次看到“有紙龍和百獸排成長列”。34

在城裏不準做生意,但這兩個洋人注意到,太平軍似乎很喜歡西洋貨——八音盒、手套、雨傘、鐘表——這些東西“幾乎每條街”上都有賣。還有賣手槍的,這兩個洋人不但能買到劍,而且能買到“第納阿達姆式手槍”(Deane and Adam's revolver)35。按理說,王府外應該會掛著雕飾,以保護這個貴人的宮殿,但卻是兩件最新式的西洋火器放在門前,這是“兩座威武的銅鑄十二磅炮彈裝平射炮,上面標明1855年馬薩諸塞州造,炮架是以美國橡木所制”,兩門炮完好無損,下面安有“古塔膠緩震墊”,炮塞“系在炮口”。這兩門炮原是官軍購置,用於鎮壓上海三合會的叛亂,後轉交南京城外的官軍大營,如今被拖到天京,安置在這個尊貴之地。36

這兩個洋人不知哪兒雇到一名能講葡萄牙語和英語的中國“男仆”,這樣他們要上哪兒更方便了,對這座城市也更熟37。在這段期間,把這個愛爾蘭人找來的秦日綱等人另有軍務在身,被楊秀清派往外地,所以愛爾蘭人對於充斥身旁的陰謀險惡毫無所知。我們是從太平天國的文獻中得知(而非從洋人處得知),東王最後兩次以上帝名義發布聖旨是在1856年8月15日,內容簡短,用語惱怒,倒是與以前大不相同。第一次是在黎明時分:“秦日綱幫妖,陳承瑢幫妖,放燒燒朕城了矣,未有救矣。”第二次是中午時分:“朝內諸臣不得力,未齊敬拜帝真神。”38

這種沮喪的呼號是因秦日綱與陳承瑢大敗而發,還是楊秀清無所不在的密探已獲悉諸將應天王急召,奔赴天京,或只是一種預感,察覺自己的計謀將要敗露,他大劫難逃而發?我們如今已無法斷定,但這愛爾蘭傭兵卻給後人留下一幅圖像,較為溫和卻令人難以忘懷:“我們最後一次看到他(楊秀清),他正在公開訓斥約三千名廣東人……他們全跪在地上。我們聽說他們不願出去打仗。”39

1856年9月1日午夜,北王韋昌輝率約三千名老兵抵南京,他已把江西戰役的指揮權交給下屬。秦日綱因離天京較近,此時已在城內,他隨身帶著精兵,是從夏天在鎮江和南京城外戰役中大獲全勝的部隊裏精心挑出來的。秦日綱向洪秀全的妹夫賴漢英及胡以晃了解了狀況,又和洪秀全稍稍談過之後,決定不等石達開,搶在楊秀清集結城內六千多名忠於他的部隊之前下手。於是,部隊在曾飽受羞辱的北王率領之下突襲東王府,楊秀清還沒來得及逃進為應付緊急事變的“空墻”,便遭斬殺。秦日綱、韋昌輝之前答應洪秀全,只殺楊秀清一人,如今所部不顧於此,見人就殺,無分男女、官位、老幼或職業。楊秀清的首級被割下來,掛在街心的一根木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