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請注意,現在我是皇帝(第3/9頁)

李重進接旨,並主動向趙匡胤請示,自己是否可以按照慣例以節度使身份到開封覲見新任皇帝,來個當面謝恩?

趙匡胤都有點受寵若驚了。李重進是誰?那是早就有當天子資格的人,雖然被柴榮搶了先。但是一但名分定下,李重進就絕對守信,再不反悔。不僅從來沒有背叛過柴榮,而且終柴榮一朝,他都東征西討盡心竭力……那麽,那麽現在李重進也會這樣對我嗎?

趙匡胤不禁幸福地幻想了一小會兒。於是,投桃報李,趙匡胤也決定給李重進一個天大的面子——回旨,以正式公文的方式:“君主元首,臣僚股肱,相隔雖遠,同為一體。君臣名份,恒久不變,朝覲之儀,豈在一時?”

就這樣,至少在表面上,剛剛篡位成功的大宋天子和後周時期最強的藩鎮力量暫時互致敬意相安無事。這讓趙匡胤著實在地松了一口大氣。

而且還有驚喜。是潘美,他第二次為趙匡胤充當使節。這回可不比上次回開封了,他要去見的人是趙匡胤在官場上的夙敵袁彥,這人原來是後周侍衛司的步軍都指揮使,現在在陜州(今河南陜縣)當土皇帝,史稱此人兇悍嗜利,且善甲兵,早有謀反之心。試想這樣的一個先朝大將,地方重鎮,以潘美一個無名小卒,能起到什麽作用?

但是結果是驚人的,潘美單騎入陜,不知用了什麽手段,竟然把袁彥親自帶回了開封,當眾向趙匡胤表示了臣服。

這實在太讓趙匡胤驚喜了,潘美真是太體諒他了,知道他這時最需要的是什麽。袁彥的和平歸順等於給天下所有觀望者一個絕對利好的消息,讓所有人一下子都知道了,大宋天子氣度恢弘,不計前嫌,對任何臣子都一視同仁!

但是趙匡胤怎麽也沒有想到,就在這一連串的喜訊之中,反叛會突然間就發生在他的身邊。

一支冷箭突然射了過來,就在目睽睽的開封城裏大溪橋上。當時趙匡胤在百官的陪同下,正坐著禦輦裏緩緩行進。

箭沒射中,但場面大亂,誰也不知道這一箭是從哪兒射出來的,更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二箭。侍衛們拔出了刀,老百姓們又哭又叫,隨行的大臣們更加嚇得不知所措,可是趙匡胤卻在禦輦裏慢慢地站了起來,他望著來箭的方向冷笑,猛地拉開了衣襟,叫道——教他射,教他射!

笑話!千軍萬馬之中,無數血戰之後才活下來的人,還會在乎這區區的一支冷箭?但是趙匡胤的心理卻被沉重地打擊了,看來反對他的人不僅有,而且就在他的身邊。怎麽辦?是繼續寬大為懷,不予計較,還是立即全城搜捕,就此大開殺戒,施展鐵腕政策?

這的確是個問題,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敢於對天使咆哮,卻不見得也敢在惡魔面前叫板,所以,鐵腕一定會有效。

但是這樣一來,還能談到他的新朝風範嗎?他和之前半個世紀裏各個短命暴戾的小朝廷們有什麽不同?那一天,三十四歲,血性強悍,從未在戰場上示弱於人的皇帝又緩緩地坐下了,他命令保持安靜,繼續前進,就當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

不僅如此,皇帝的心情似乎也沒有受到影響,他給李筠寫了回信,高度地贊揚了李筠的那顆忠君愛國之心,並且表示相信李筠會一如既往地對他忠心耿耿,為了表示感謝,他還特別加封了李筠的長子李守節為皇城使。

一切的跡象都表明,宋朝的天子不為已甚,不管是真的相信李筠沒有謀反之心,還是真的很忌晦李筠的那份超高的資歷,趙匡胤都以笑臉示人,一團和氣春風。

那麽就又輪到李筠出牌了,還是那個老問題,反?還是不反?到底反不反……李筠在同一個旋渦裏陷得越來越深,機遇和危險,一無所有或者贏取天下,這樣的反差可真是讓人抓狂!怎麽辦?到底怎麽辦?

關鍵的時刻,李筠的兒子李守節站了出來,就算是為了他自己的命運,都得勸一勸他這砍自家樹根的老爹了。問題其實多簡單,想想能和潞州結盟的人有幾個?都可靠嗎?北漢的劉鈞就算真心相助,他能敵得過趙匡胤嗎?而其他的人都在觀望,到頭來就只是以潞州一州之力來和宋朝全國對抗,這樣能贏嗎?

道理淺顯易懂,相信稍微有點智力的人都會知道該怎麽辦了。但是前提卻有一點,那就是理智還在。面對兒子的苦苦勸說,李筠的反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居然這樣下令——很好,你說得都對。這樣吧,我派你去開封,你親自去見一下趙匡胤,給我探個虛實明白,也順便可以給他謝個恩。

李守節呆呆地看著自己的父親,他真的沒法相信,這命令竟然真的是他父親給他下的。這時想必會有一個問題在他腦子裏自然生成了——老爸,我是你親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