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請注意,現在我是皇帝(第4/9頁)

別怪李守節,換了誰都會這麽想。

要知道,政治只是一種需要,它無所謂真假。不像愛情,必須得身心合一。政治只是政治,根據需要會隨時調整,這時趙匡胤都已經明確地表態了,相信你,鼓勵你,並且獎勵了你,你還要再探什麽?而且還派你的兒子親自去探個“明白”?

你想明白什麽呢?想看看趙匡胤是不是真的很有誠意,試試他會不會就此抓了你的兒子,來要挾你,讓你不得不聽話?還是到那時你還想著讓天下人再大吃一驚,你公然宣布——大家都聽清楚了,李守節根本就不是我的的親生兒子,他趙匡胤愛殺就殺吧……徹底瘋頭了吧?

但是李筠板起了臉,無比正經地告訴兒子,他是認真的,他真的下了這樣的命令。

那好吧,可憐的李守節只好告別家人,獨自進京,去見一見新科皇帝趙匡胤。而趙匡胤也沒有讓他失望,第一句話就差點讓他昏了過去。

趙匡胤笑吟吟地問——“太子,汝為何而來?”

這一句,不僅讓李守節害怕,就連趙匡胤身邊的人也弄不明白了。為什麽之前要極力地安撫李筠,而現在又開門見山地點明李筠的反意?這不是朝令夕改,自相矛盾嗎?

不,一點都不矛盾,只是內幕裏的事沒法讓所有人都知道。就在這時,趙匡胤已經收到了一個讓他差點昏過去的消息——李重進反了。

歷史證明,李重進才是那種嘴上叫哥哥,腰裏摸家夥的標準的造反貨色。他之前給趙匡胤編織了一個無比美好的假象,不僅臣服,而且心悅誠服、一服到底。可是背地裏他卻不僅僅磨快了刀槍,擴招了人馬,更加開始了著手聯絡同黨。

他瞄上了李筠。作為同齡人,李筠是什麽貨色他可比趙匡胤了解得太多了,沒有什麽試探,他直接派人去和李筠結盟。在李重進的心裏,上戰場是殺人,造反不外乎也是殺人,有什麽大不了的!至於皇位嘛,多年以來,他不可能不想,柴榮就算了,可是趙匡胤算是什麽東西?一個稍有戰功、剛剛露頭、乳臭未幹的暴發戶!趁著朝中無人,從孤兒寡婦手裏搶東西的無恥小人!

想著這些,李重進無論如何都沒法說服自己為趙匡胤工作……要知道,以上這些,除了趙匡胤家的打工仔,或者孔聖人再世的門徒之外,誰也沒法說李重進錯了。大丈夫頂天立地,說反就反。

難道真有誰是上帝的私生子嗎?憑什麽就要別人全身心地為之服務?李重進的造反,無論如何也說不上“反賊”二字,只不過,除了勝者王侯敗者賊這個中國式的宿命之外,更加遺憾的是,過於硬朗的李重進又犯了知兵而不知人的本性式缺陷的老毛病,讓他沒等起跑,就已經輸定了。

從當時宋朝的最南端,頂在南唐國境邊上的揚州出發,穿越幾乎當時宋朝的整個國土,到達另一端,與北漢接壤的李筠所在地潞州。

這中間有多少關隘,多少盤查,而且要帶去的還是造反結盟的使命。李重進啊李重進,你怎麽就選不出一個稍微可靠點的人呢?

李重進派出去的人叫崔守珣,這人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就撲進了新任天子趙匡胤的懷抱。理由很簡單,第一,趙匡胤已經是皇上了,沒有必要再去燒李重進這個還冷著的鍋灶;第二,李重進犯了一個最不可饒恕的錯誤,他居然壓根就不知道,崔守珣與趙匡胤是老相識,你不派他出使,他都有可能當你的內奸!

於是就有下面這樣的對答:

趙匡胤:“…李重進終於還是反了……如果我賜給他丹書鐵券,保證永不相負,他能不能不反呢?”

崔守珣搖頭:“彼終無歸順之心。”

好了,趙匡胤完全明白了,他對崔守珣大加賞賜,並且許以官爵,要他回到揚州之後,不要勸李重進不反,而是要要勸李重進一定要小心謹慎地反,盡量地拖延一下時間,這樣就足夠了。

打發走崔守珣之後,趙匡胤陷入了沉思。李筠和李重進,無論哪一個都是後周藩鎮的代表,他們如果造反,馬上就會變成整個國內人心順逆的風向標。所以不能再等了,養癰為患,不如一快揮之!

但是這很有難度,不是說擊敗他們就可以的,既要贏,還不能傷動自己的元氣,而且實際操作起來,既不能讓他們聯合起來,而且還不能由他趙匡胤先出兵……一定要讓天下人知道,趙匡胤的心胸寬廣如海,能容萬物。從來都是人負他,而不是他負人。

那麽就唯有讓李筠不得不反,立即就反!至於李重進,就只好聽天由命了……但願崔守珣撒謊和拖後腿的功夫足夠一流。

於是才有了趙匡胤對李守節的那句——“太子,汝為何而來?”

可憐的李守節被這迎頭一棒徹底打蒙了,他的解釋蒼白得沒有一點兒營養,無非就是再表忠心,絕無二心,請您務必相信……這樣的話半點都打動不了趙匡胤,他笑了笑,說出了一句不像是出自天子之口的話——“歸告汝父,吾未為天子時,任汝自為之;吾既為天子,汝獨不能小讓吾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