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請注意,現在我是皇帝(第6/9頁)

消息傳來,趙匡胤慌了,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以力求勝,必須取勝!命令——駐兵河北的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與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立即率軍火速進討。一定要快,“勿縱李筠下太行山,急進師扼其關隘,破之必矣!”

而這時,又傳來了一個更壞的消息,北漢皇帝劉鈞已經親自率軍出太原,來援助李筠了。

好了,趙匡胤徹底冷靜下來了,看來屋漏偏逢連夜雨……沒有余地了,只有禦駕親征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盡最快的速度把反叛蕩平,就像當年的柴榮那樣!

於是趙匡胤抖擻精神,重操舊業,把多半年沒動的刀槍盔甲再往身上套,一切都應該還挺熟悉……可就在這時,又一件鬧心的事發生了,讓他恨得牙根兒癢癢,忍不住都想抽出刀來先把這個混賬東西砍了祭旗再說,然後才領兵出發。

這個混賬姓王,名彥升。對了,就是在陳橋兵變當天把韓通全家都殺了的那位仁兄。話說趙匡胤登極,給所有與會人員都升官發財,唯獨對他不賞反罰。那麽罰了什麽呢?真的是很嚴重,趙匡胤說了,“終生不得授節鋮!”也就是說,王彥升你一輩子都別想當節度使!

但節度使是誰都能當的嗎?王彥升已經立了什麽大功,到了差一步就能當上節度使了嗎?這樣無厘頭的處罰,就好像某一天上帝對高天流雲說,你渾蛋!為了處罰你,罰你一輩子都別想當上國王!這有什麽實際意義嗎?

然後趙匡胤就任命他為鐵騎左廂都指揮使,負責在開封城裏日夜巡邏守護(怎麽樣,不是可靠的心腹不能幹這個活兒吧)。可是在一天晚上,王大指揮使不知哪根筋不對,一時興起,半夜三更猛敲宰相王浦家的大門,史稱“溥驚悸而出”。問他什麽事,他直接大模大樣進了王浦家,坐好了才說——巡夜是很辛苦地,到你這兒討杯酒喝。

王浦長出了一口氣,真怕啊,誰知道這個渾人是不是殺高官殺出癮來了。沒辦法,擺酒,而且親自作陪。可誰知道王彥升根本就不是幾杯酒就能打發得走的,他還要錢。據歷史記載,有說“彥升得白金千兩而退”的,也有說“彥升意在求貨,溥佯不悟,置酒數行而罷”的,反正當天晚上王浦是沒死。第二天就把這事密告了趙匡胤。

趙匡胤這個氣,他壓了又壓,才勉強把火壓了下去。不過再不能留這樣的東西在都城裏了,尤其是在馬上就要禦駕親征國中無人的時候。結果王彥升被趕出了開封,到唐州去混飯吃。然後趙匡胤才能放心地集結軍隊,準備無論如何都要和李筠比一比,看誰能先爬上太行山!

趙匡胤已經決心玩了命都要搶先爬上太行山了,可是李筠卻還在太行山腳下忙著跟劉鈞皮笑肉不笑地互相狗扯羊皮。

李筠攻下澤州城後,本想一鼓作氣去爬山,可是沒想到劉鈞聽到這個利好的消息後,馬上就帶人馬趕了過來。說是要以北漢精銳之師禦駕親征來支持李筠。李筠大為高興,怎麽說劉鈞也是一國之君啊,這麽給面子,那就等等他吧。

可是一見面,李筠大失所望。他可真的沒想到,幾年不見,北漢已經徹底貧困,都潦倒到這個地步了!只見堂堂的皇帝陛下只帶來了幾千人馬,而且人疲馬瘦,軍容不整,別說軍隊了,連他的鑾駕都寒酸簡陋得要命。

就這樣,劉鈞還大擺架子,要李筠以臣子之禮覲見!那天李筠的神經一定是在極度憤怒之後突然短路了,他真的以臣子之禮拜見了北漢皇帝劉鈞,而劉鈞投桃報李,封其為西平王(一字之差啊,差點就拍成平西王),然後兩人才談起了如何合作。但是遺憾的是無論怎樣都談不攏。

首先的問題是契丹,劉鈞這些年靠著契丹人過日子,這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外國幹爹,想給李筠也介紹一下。但是沒想到李筠一口拒絕,不管怎麽樣,不許契丹人沾邊,這是原則!而且,在談判桌上,李筠一口一個“忠於周室,不敢愛死而臣宋”,壓根兒就不給劉鈞面子。

誰都知道後周和北漢是什麽關系,血仇積壓了兩三代,根本無可化解,可李筠卻仍然要做後周的忠臣,而且是當著劉鈞的面直接說!劉鈞沉默了,但是已經習慣了低姿態生活的北漢皇帝最後仍然選擇了繼續合作。不過,他為此額外又給了李筠一個禮物——監軍。派宣徽使盧贊從即日起無微不至地關懷照顧李筠的軍事生活。

就這樣,談判結束,李筠從北漢那裏得到的全部好處就是——幾千名賣相不佳的士兵、一個西平王頭銜,外加一個叫盧贊的軍事特派員。

真是有夠衰!

但衰的事情還在後邊,石守信和高懷德馬上就到了,在結盟地點太平驛不遠的長平附近,雙方第一次接戰,可能是擁有巨大號召力的西平王李筠沒有親臨戰場的原因吧,潞州的叛軍居然被打敗了,損失了近三千人,還丟了澤州外圍重要據點大會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