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生死萬歲殿(第2/10頁)

沒有答案,只不過趙光義在這一年的九月,把寇準緊急召回京城,讓他看完自己的傷勢之後,問了他一句話。此前這句話,曾經有人對皇帝說過,後果是五人被貶官,宰相被罷免(參見呂蒙正第一次罷相),但是這時,趙光義主動說出了口,他問——“朕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

我的哪個兒子可以繼承皇位?趙光義開始安排後事了……

寇準的回答讓人替他發抖,他說——陛下要為天下選太子,跟您身邊的女人、太監商量(謀及婦人、中官),這不行;跟我這樣的近臣商量,也不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您親自選擇,自作主張。

皇帝身邊的太監,指的是十全大補丸王繼恩及其黨羽;皇帝身邊的女人,是凡知道一點宋史的人都知道,他指的是當時的宋朝正牌皇後李氏!

在皇宮裏當眾說話,把除了皇帝以外的所有人物全部一掌拍平……這時趙光義低下了頭,他想了很久(帝俯首久之),然後才把所有的侍從都屏退,小聲地問——襄王行嗎?

寇準的回答變得稍微藝術了一點點——知子莫若父,您既然覺得他行,那就馬上決定(願即決定)。

赤裸裸地贊同,從此宋太宗的第三子,原襄王趙元侃從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被任命為判開封府尹,改封壽王,正式成為準皇儲。而寇準也因此重回中央,並且從西府的軍事部門樞密院,調到了東府中書省,成為文官系統裏的頂級人物——參知政事。

再一次富貴險中求,要立就立大功,要得罪就往死裏得罪人,他又一次乘電梯從低層一躍而起,飛黃騰達,這以後也成了他的人生模式。不過別急,這人還會再摔下來,但怎麽樣也摔不死。

不死的還有趙光義,還是在這一年的九月,他的生命突然有了轉機。正統的醫官們照樣還是飯桶,但是來了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士,峨眉山的僧人茂貞以及河南道士王得一。這兩人像從前的侯莫陳利用那樣,用左道旁門的辦法把趙光義的箭傷控制住,他又能重新振作,處理天下繁雜紛亂的大事了。

就從這時起,趙光義的生命已經快到盡頭了,但是始終遊走在生死邊緣的他,卻絕沒有那些凡夫俗子那樣,在生死間走過一回,就把人世間的事都看“破”,他反而激發出了更加強烈的願望,一點遺憾都不想留,無論是誰都不原諒,一個敵人都不放過,以前生命裏所有做過的事,他都加倍地濃縮到了最後的這兩年的時光裏。

要硬就硬到底,永不悔改,我就是這樣的生存過!

先是西南方面,他把本已經派出,馬上就到蜀川替換王繼恩的趙昌言留住,讓他在鳳翔一動也別動。他突然想起來,趙昌言雖然是他的親信,而且軍事過硬,但是此人沒有兒女,放他進了蜀川,就等於風箏斷了線。

然後給王繼恩升官,不管這時王小波起義的叛軍還沒有徹底消滅,也要馬上升官,但是有講究。為了獎勵這個太監,他特意獨創了一個官銜——宣政使,卻絕不給“宣徽使”這個意義非凡,潘美都曾經得到的職位。因為宣徽使到手,就可以明正言順地接觸到政治了。

再派張詠進成都。這時成都已經被降格成為“益州”,張詠這位宋朝史上數一數二的方面大臣開始了他仕途中最艱難,但也最輝煌的演出。這位寇準的同年進士的能力簡直讓人難以想象,他到了成都不久,就上報朝廷,再也不用從陜西向成都運軍糧了,而且蜀川方面已經有了兩年左右的儲糧!

趙光義大喜:“鄉者益州日以乏糧為請,詠至未久,遂有二歲之備。此人何事不能了!朕無慮矣。”

再之後,宋朝的這位倔犟自尊,始終都極力追逐榮譽的皇帝做了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他因為蜀川之亂而下了罪已詔。詔書中他坦誠自責——是我選用的官不對,這些人在蜀川刻薄剝削,把好好的百姓逼成了強盜。說到底,是我見事不透,燭理不明……

做完了這些,宋淳化五年的九月份終於過去了,進入十月份,他開始給自己的新任開封府長官,三兒子趙元侃配備助手。其中有溫厚嚴正的長者如楊徽之,有後來真宗朝的名相如畢士安,更有清苦耿直,雖以狀元應試得名,卻絕口不提的楊礪……不是正人,就是能臣,他要讓兒子快速成熟起來,讓他有自己的翅膀。

到了十一月份,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突然間對西北的李繼遷露出了燦爛的笑臉。他派使者特意給李繼遷送去了大批的器幣、茶藥、衣服,這些黨項人甚至所有遊牧民族都不會生產的東西。這些連同上次李延信上貢時帶回去的賜品,讓李繼遷非常的感動,為了表示謝意,他在第二年的元旦過後,派親信張浦(是漢人)帶著大批馬匹、駱駝進京上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