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李繼遷時刻(第3/8頁)

九月份到了,李繼遷突然進攻清遠軍。清遠軍城一面抵抗,一面按計劃向邠寧環慶清遠路副都部署楊瓊報警求援。警報到得非常及時,楊瓊也立即發兵,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在中原大地上每逢最重要的關鍵時刻,總是會有“但是”),楊瓊的部下們說話了:“將軍,發多少兵?”

“全部,皇上的命令。”

“不行啊,這樣咱們的後方怎麽辦?萬一要是有什麽意外呢……”

活見鬼吧,擔心後方,這時咱們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明確一下他們當時的地理位置。畫一條從西北開頭向東南方傾斜的線,線頭的西北方頂端是宋朝國境外的靈州,緊接著是清遠軍,再向下就進入了宋朝國內,先是環州,最後是慶州。這時楊瓊的位置在哪兒史書上沒標,可是隨後卻有個記載,他向前進兵之後,才到了慶州!

一直都在國境內,連環州都沒到,你還擔心後方……這時候範廷召是死了,不然得罵出來你是個剛出娘胎的娘們!

但是叫人極度郁悶的是,楊瓊居然就聽從了這些部下們的建議,真的就把大部隊留在後方,留在身邊,只派出去了六千人的部隊,去攻擊李繼遷,解圍清遠軍。

六千人,去查一下歷史,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麽?想當年王銑只用了五千騎兵就把李繼遷從夏州城下打跑,讓他到戈壁灘裏反省去,那麽現在的六千人是不是綽綽有余?

這時就要明確一個概念,事實上李繼遷應該換一個名字了,叫“拓拔思恭”。這是一位新興的,並且是白手起家、艱苦卓絕、從骨子裏得到每一個黨項人真心擁護的民族英雄,而且他比當年的遠祖拓拔思恭還要更強,他有這時世界上最強的國家遼國的支持。這樣的人物,六千人就想把他怎麽樣嗎?

楊瓊卻振振有詞,先擋一下嘛,然後我的大軍就到了,什麽事都不耽誤。歷史證明這句話錯得最不靠譜,簡直就是概念上的錯誤,把一個“人”和一只野獸等同了。

楊瓊還陷在救援要快,所以人少些無所謂,並且要留下大量預備隊在後方隨時機動應敵的老套子裏。而李繼遷從公元九八二年造反起,到現在公元一零零一年,快二十年了,天天都站在刀刃上,每時每刻都只能成功不準失敗,失敗了就是死亡,所以他早就習慣了賭博和冒險。

這一次他攻打清遠軍城,從一開始就集中精銳,全力以赴,帶著他的兒子李德明親自上陣,沒等那六千人到位,清遠軍就失守了。這時楊瓊才作出了第二步反應,他派嚴州刺史李讓火速再次增援,但是人數更少,只有六百人。這些人沒等出發多遠,黨項人已經進入宋朝國界。

楊瓊和他的大隊人馬被頂在了望梅原的青崗寨。很危險,但這也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這是李繼遷生平第一次離開沙漠,把頭伸進了宋朝國境內,楊瓊身為這片防區的副統帥,身邊帶著全建制的增援部隊,面對送上門來的肥肉,就算不能一口吞進去,也至少可以牢牢地拖住他,然後傳令周邊所有駐軍合圍,李繼遷就算不死,也得褪掉一層皮。

之後的事情就非常的熟悉了,李繼遷只有發揮老傳統,再次逃跑,戰場重新回到黨項境內,只要一直緊追著他,清遠軍城就失而復得,之前的失敗會變成一次成功的誘敵。

這樣,不管李繼遷的生死怎樣,靈州至少會安全,黨項人的勢力仍舊被死死地摁在定難五州裏,就不會再有以後的西夏王朝……但是這統統都被楊瓊和他的部下擊得粉碎。

他的部下們像以前擔心“後方”的安全一樣,說:“青崗寨太不理想了,這裏的水源太遠,人多了不夠喝。要是人少呢,就根本守不住。所以只有一個辦法,放棄它,馬上後撤。”

歷史重演,副統帥大人再次聽勸,他把撤退做得非常經典。糧草、軍械都燒了,青崗寨裏的居民都帶上,軍民一起急速後撤。結果他們成功了,騎著黨項駿馬的李繼遷居然都來不及去追他們,而是只能選擇了另一個目標。

宋朝境內的麟州城。

麟州城……揚揚得意的李繼遷突然狠狠地挨了一記迎頭悶棍,讓他沒來得及回味一下咬中了宋朝境內的肥肉有多幸福,就急吼吼地往回跑。

必須得快,慢一點老命都得扔在這兒。

哪兒不好去,偏得去麟州,這裏的守將姓曹,曹彬的曹,第一良將的二公子,曹瑋就駐紮在這兒。這是後來黨項人的噩夢,開市第一刀,就砍向了黨項人的中興聖人李繼遷。

當時李繼遷攻城,覺得很來勁,可是突然之間身後出事了,他也在長途作戰,他也要運糧草輜重,結果就在麟州附近的唐龍鎮西柳撥川,他的運糧車隊被一支突然出現的宋軍打劫,手段一點都不宋軍,比他們黨項人更狠,糧草都燒了,殺了好多人,還抓住了四名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