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媽媽,我想你(第3/5頁)

只見碑銘上寫道:“……李氏生女一人,早卒。無子。”他媽的,無子,那本皇帝是誰啊?!

趙禎怒不可遏,就算到了這步田地,天下人還是要把我當成個瞎子、廢物,還要讓我承認是劉娥的兒子,把我的生母置於無子之地!

但宋朝的文人就是這麽的幸運,他叫趙禎,不叫楊廣。於是怒火只是怒火,沒有變成鋼刀,而是在他的心底投下了一片陰影,讓他把過去發生的事記得更牢——晏殊在天聖10年間,一直都是劉娥的親信。他姓劉,不姓趙。

這一點被記得牢牢的,11年之後,晏殊因此倒台。連他的罷相制裏都有這件事的存档。可眼下最重要的事,是把生母李太後的葬禮進行得圓滿。經過N番較量,趙禎和群臣終於互相妥協,達成如下條款:

第一,無論是劉太後,還是李太後,都暫時沒法去和先老爸趙恒相會了。您們得等,唯一能在太廟裏陪伴丈夫的,是丈夫的第一位夫人——郭太後;

第二,太廟之外另建一處大殿,名叫“奉慈廟”。劉氏、李氏在裏面不分彼此,當年的主、奴關系被抹平。一個是莊獻明肅皇太後(劉氏,後改為章獻明肅);一個是莊懿皇太後(李氏,後改為章懿)。

以上就是趙禎能為生母所做的最大限度的身後安慰了。

由此可見,封建禮教就是妙,它自成體系,還能自圓其說,能讓你在這邊享盡榮華富貴,受萬千億兆黎民的無限膜拜,如趙禎是皇帝;但另一邊卻要忍受心靈的煎熬,明知道母親是無辜的,是受盡歧視的,卻還沒法還她公道。

真是與人情心靈相悖,誰得利誰舒服,誰傷心誰知道!

傷心的後果就是刺激的繼續。具體說來,上件事是刺激了趙禎,下一件事就是刺激了全體朝臣。大宋官員們集體爆笑,齊聲歌頌。陛下,您真是太有才了,精彩!

輪到了光輝偉大、金光閃閃的八大王趙元儼。出力得有工資,再怎麽說,八皇叔也是10年才走出臥室,專門出來為我點醒身世之謎的人。要獎勵,大大地獎勵。

獎勵劉府(劉美)女子一名,根紅苗正的劉娥族人,領回家去,做你的兒媳婦吧。……不知道趙元儼當時是什麽嘴臉。這就是他隱忍了10年之久,才勇敢地站了出來,為新皇帝點明身世,與劉娥作終身鬥爭的報酬。

有點太刻薄了嗎?應該不是。回頭看劉娥給趙元儼的待遇就知道些趙禎的心情。天聖共10年之間,趙元儼躺在家裏什麽活兒都不幹,但是官職已經升到了太師的地位,特權都有了佩劍上殿的規格,其他的物質收入更不用說。

這樣優待,嫂子一死,小叔子就跳出來揭老底、搞誣陷,這人是不是厚道得過了頭呢?至於說讓他和劉娥的族人結親嘛,也是美事一樁。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從此一家親,大家好說話,不是很好嗎?這也才能看出仁宗之“仁”的廣泛內涵。

真正是包蘊四海,無所不在。

回到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的四月間,前面發生的那些事,都可以讓它們飄遠些了。歸納起來都是些副食品,可以調味,但不是正餐。當一個國家的君主,有太多的正事遠比這些重要。

第一項,就是這個國家現在的真正大佬到底是誰?你以為劉娥死了,趙禎就成了自然接班人?開玩笑,後宮的太後數不清,劉、李之後還有楊。

當年的“小娘娘”楊妃,現在的楊太後。歷史證明她可真是劉娥的好姐妹,就算死了,劉娥都要讓偉大的母愛由她延續,以書面遺詔的方式留言,要她繼續垂簾聽政,“保護”好她們的兒子趙禎。

結果就在趙禎第一次親政的朝會開場上,好戲上演。一位閣門使(負責禮儀交接)突然攔住了官員隊伍——請大家稍微拐個彎,別忘了規矩,先去朝見太後。

場面凝固,暗自咬牙。這就是當時宋朝百官的形象。沒人敢出頭說話,一來,這是近10年以來都以皇命方式發出的太後詔書,都服從慣了;二來,皇帝本人也並沒有明確反對。但是危險系數卻是超級的,一旦這次去朝拜,那麽馬上就會變成定式,宋朝立即就會進入另一個太後執政的時段。

太後復太後,太後何其多。宋朝盡太後,皇帝成蹉跎!

危急之中,突然有一位官員擠出了人群,向這個傳達員斷喝一聲:“誰命汝來?!”只有四個字,然後一切結束,該閣門使立即消失。

細想一下,真是藝術。第一,這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乃是當時的禦史台長官,禦史中丞蔡齊。這個部門的屬性就是全體官員的克星。連同宰相在內,都是它的監管對象,何況是個小小的閣門使;第二,蔡齊一向與劉娥作對,當年劉娥許諾,只要他肯動一動筆,寫一座大廟的開光詞,就能得到參知政事副宰相的頭銜,多優厚,可他就是不寫,寧肯被貶出京,到河南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