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北洋時代(第4/7頁)

先講到這裏,請大家提問。

答問:

1.我的問題比較多。第一,在北洋政府的時候,許多人批評當時的國會是花瓶國會,你是怎麽看的?第二,我看過彭德懷自述,他說二幾年他加入共產黨前,南方各省要搞聯省自治,彭德懷他們認為這套是欺騙百姓的,你怎麽看?第三,“三·一八”慘案之後,段祺瑞先是道歉、下跪,並發誓以後不再吃肉以示懺悔之心,段祺瑞當時是很有名的青年總理,被稱為“六不總理”,在中國後來也發生過類似事件,你怎麽評價後來的領導人與段祺瑞表現的區別?

答:說當時的國會是花瓶國會,其實不對。國會一開始獨立性就很強,舉幾個例子,袁世凱對當時的約法不滿,國民黨控制國會制訂“天壇憲法”,袁世凱想派代表參加,憲法制訂委員會說不行,條例中沒有這條,這就是獨立。這樣的事例很多。再講臨時參議會,當時孫中山在南京政府時期沒有錢,想將漢冶萍公司抵押給日本借五百萬日元,當時的參議會討論時,多數人反對,說漢冶萍公司是中國的驕傲,不能隨便作為抵押品,另外它是民間的公司,政府也不能隨便拿來抵押。所以當時國會並不是花瓶,這是過去所受教育造成的錯誤印象。但約法制訂本身在國民黨時代有問題,結果造成大批腐敗。

聯省自治其實就是美國的聯邦制,沒有什麽不對。過去攻擊聯省自治就是一個借口,說是掩蓋軍閥割據。這樣說的人忘了一個事,當時各省是有省議會的,各省的議會要制約當時地方的軍政大員是有可能的,地方議會對本省施政做出的決議,軍政大員不能不聽。你去看看當時各省制訂的憲法,在湖南好像是正式通過了,其他省都是草案,那些憲法都是很好的。當然書面的東西要變為實際生活,還有個艱苦奮鬥的過程,這個過程決定了民間社會的發展。相對來講,當時是二十世紀最自由的時期,那個方向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講段祺瑞的事情都是錯的,有些是他的後人造出來的。首先段祺瑞下跪道歉沒有正式的文字記載,不可靠,說他因此吃齋也不對。我曾有一篇文章證明,他吃齋是從一九二零年直皖戰爭他失敗了以後就開始了,跟“三·一八”完全沒有關系。他當時下了撫恤令是對的,他知道學生上當受騙,是無辜的,元兇應該懲治。我認為相對來說,他處理得比較好。

2.您的題目“重新審視北洋時代”非常有趣,你的新觀點是相對於舊觀點來說,這個舊觀點指的是什麽時期,誰提出來的觀點?我們在一百年後看那個時期,但一百年當中會不會,比如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有人審視二十年代的事,八十年代又有人重新審視六十年代。我們現在又在看前人的觀點。

答:我想學術總是不斷進步的,一再重新審視,逐步接近真相,一點兒不奇怪。但是中國有個情況,1928年以後甚至更早同盟會時期,孫中山就以歷史為工具,歪曲歷史,他在同盟會時候就叫人寫太平天國史,他說是漢族反抗滿族的光榮歷史,其實太平天國是很腐敗的。用政治的目的去歪曲歷史,我感覺很錯誤。國民黨統治全國以後,這個風氣也很嚴重,因為要證明國民黨的統治是合法的,民國的歷史從國民黨開始才是正統,違反國民黨或孫中山的意志就是錯誤的,所以他們搞了一套完整的解釋系統,把北洋時期都說成賣國、專制,一大堆帽子。其實都是錯誤的。這樣歪曲歷史為他的統治利益服務的方式,不足取。假如有學術自由,這些問題會逐步解決。

3.民國的第一任總理叫唐紹儀,想聽聽你對他的評價。第二,中國有“隔代寫史”的傳統,是不是大概到了這個時候,可以比較客觀地寫清史和北洋史?

答:唐紹儀是第一批中國留美幼童之一,在美國受到良好教育,然後在清末改革起了很大作用。辛亥革命後的南北會談中,他是袁世凱的代表,但他支持共和。成立政府以後,他出任第一任總理,但跟袁世凱的施政觀念有不和。說得具體點,其實唐紹儀有上當受騙的經驗,最直接的原因關於直隸都督的問題。直隸、山東都是原來北洋的勢力範圍,國民黨弄了個小計謀,將一個駐紮在南京的親國民黨的第三軍軍長王芝祥推薦為直隸都督,唐紹儀覺得沒有問題,直隸省議會也接受。但袁世凱因為直隸是他的勢力範圍不願意,最初敷衍,後來下令任命另外一人。唐紹儀因此認為袁世凱說的與做的不一致,堅決辭了職。這件事當中,袁世凱本身有問題,但國民黨的計謀也不足取。對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也拿不到的東西,想通過計謀手段,將一個省的軍事權拿到手,我想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