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喜之神

離開臆測的史前景象後,我們進入信史時代。大約五千年前,人類開始留下文字記錄和大量的藝術作品,這些更確實的材料,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人類文化。我們從這些文字記錄和藝術品中得知,舞蹈儀式一直延續到文明初期,也就是農業、城市、社會階級興起,以及開始書寫的時期。在古代兩河流域、希臘、印度以及巴勒斯坦的考古遺跡中發現的器皿和壁畫上,人們描繪列隊或繞圈的舞者。在遠古中國,鄉村的男女分別列隊跳舞,進入信史時代後,狂喜儀式也出現了。法國歷史學家葛蘭言(Marcel Granet)是漢學家,他寫道:

冬季的慶典充滿戲劇化的場面,參加者常常顯得異常興奮。即使在孔子時代,這些參加的人都像“發狂”一樣(覺得被聖靈上身)……陶鼓聲帶動舞蹈,直到狂熱的境界,酒精更助長氣氛。降魔者(巫師的一種)則穿著動物的毛皮,模仿動物跳舞。[11]

在古代近東區,《舊約聖經》清楚指出,古希伯來人堅持傳統,很享受他們的慶典舞蹈,通常也會飲酒設宴。例如《出埃及記》中,女先知米裏暗“手持鈴鼓,所有女人也拿著鈴鼓隨著她跳舞”。當以色列軍隊戰勝非利士人返鄉時,“婦女們從以色列各城裏出來、歡歡喜喜、打鼓擊磬、歌唱跳舞、迎接掃羅王”。(《撒母耳記上》,第十八章第六節)我們不確定,當時官方準許的舞蹈和儀式是否夠熱鬧,足以成為狂歡派對。某位歷史學家的看法是“以色列的先知不懂得縱情作樂,投入熱情的狂歡儀式”,而是“保持冷靜,有時候如癱瘓般,只等著看見、聽見神的話語”。[12]但如同加芬克爾所觀察的,希伯來文中bag一字同時有“慶典”與“圍成一圈”的意思,表示許多猶太傳統慶典的原始形態就是圍成圈跳舞。[13]

毫無疑問地,希伯來人有集體狂歡的傳統,但很少得到官方的允許。事實上,我們只能從反對狂歡的人那裏得知相關訊息,也就是耶和華的信徒所寫的《舊約聖經》。書中記載,以色列地區土生土長的迦南人有傳統的多神信仰,膜拜兩河流域中心的神靈,例如暴風之神巴力(Baal)和女神阿娜特(Anat)、亞舍拉(Asherah),這些信仰的特色應該就是集體狂歡儀式,只是我們不清楚活動的目的。經文裏頭直接或間接提到,這些儀式含有偶像崇拜、飲酒無度、放縱性欲等行為,可能還有活人獻祭。比如說,亞撒王的祖母是太後,她崇拜女神,所以亞撒王貶了她,說她“不是一個偉大的女人,她造了可怕的偶像亞舍拉”。[14]雖然無法得知這些嚴厲的控訴是否屬實,但一代又一代,有些事從未中斷,威嚇著耶和華的信徒。摩西宣布,僅能崇拜唯一的神耶和華,數個世紀後,仍有先知大聲疾呼,要人們放棄老舊的迷信。但希伯來人繼續墮落,有證據指出,直到公元前五世紀,還有人在舉行被禁止的拜神儀式。[15]

通常大家都認為,古希臘人最具理性、最能代表西方文化,但反倒是他們留下清楚的證據,讓我們了解那些“危險的”、“會造成社會分裂”的狂熱儀式。不管是狂歡、隨性,或是高尚的跳舞,在古希臘社會中,都是重要又核心的活動。年輕男子或女子各自結群、或混在一起行進或繞圈,享受跳舞的樂趣。人們固定舉行慶典,偶有特殊事件,如戰爭勝利、拜神,甚至只是為了好玩,也會大肆慶祝。[16]神話中,忒休斯(Theseus)帶著他從米諾陶(Minotaur)救出來的年輕男女,圍成圈,跳著“鶴舞”,模仿這種快步涉水的鳥。[17]從荷馬描述的英雄時代,我們可以得知,希臘的年輕人在各種場合跳舞——婚禮、收成,或只是發泄他們青春的精力。希臘人認為“跳舞”(choreia)一詞,必定源於“喜悅”(chara)。[18]阿喀琉斯盾牌上的圖案不是什麽可怕的敵人,而是軍隊裏思鄉的同袍看了必定認為是希臘精髓的東西:

年輕人在跳舞,還有未婚女性在求愛,彼此的手搭在對方的手腕上……他們靈巧的雙腳,輕盈地繞著圈跑著……不久,他們列隊,面對彼此,周圍都是成群的圍觀者,一起開心地跳舞。一旁,聖潔的樂手彈奏著七弦琴,場中有兩個人飛舞著,帶領著大家的舞步。[19]

舞蹈也是希臘藝術常見的主題。工匠常用跳舞的圖案來增添器皿的光彩,希臘古典時期最棒的戲劇也是充滿合唱、舞蹈的音樂劇。事實上,“悲劇”(tragedy)一詞是延伸自“公羊”和“歌曲”這兩個詞。最初,合唱團是由穿著羊皮的男士組成,模仿半人半山羊的森林之神薩梯(Satyr),薩梯會跳舞來娛樂他的主人——酒神狄俄尼索斯。

現在我們只能猜想,古希臘的宗教信仰是“跳舞教”,後來歐洲人遊歷世界所遇到的“野蠻人”中,也常出現這些儀式。如同作家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所觀察的:“比起其他活動,舞蹈儀式所提供的宗教體驗似乎更令人滿足、更有說服力……人類使用肌肉的時候,最容易感知神的旨意。”[20]